高考議論文1000字范文
無論從升學還是從適應(yīng)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來說,高中階段的寫作教學都應(yīng)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高中生議論文寫作教學。以下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議論文1000字,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高考議論文1000字篇1
浩浩歷史長河,多少英雄豪杰,金龍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多少帝王將相,穩(wěn)坐龍椅,揮指江山社稷。有的人揮劍沙場,戰(zhàn)功赫赫,卻只能屈居人臣,甚至身陷囹圄;有的人垂拱而治,食言諫誡,廣施良田,福仁惠于百姓,卻能位及人王。
猶如棱角多變的星形與渾厚穩(wěn)實的圓形,新穎多變的卻面積小,規(guī)范穩(wěn)定的空間卻大,古今圣賢能載入史冊名垂千古的無非是星與圓的極端之杰。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幾分哀愁,幾分無奈。在我看來,他是充滿棱角的多邊形,縱使有豪邁的氣概,稱霸的壯志,卻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時放縱形骸,蒼涼的歌頌只能讓滾滾的烏江為之伴奏,又有何顏面見江東父老?他的銳氣,他的突兀,他的彰顯,讓歷史也懼怕三分。“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而亡諸侯”的始皇已將天下擾得惶惶不得終日,哪又容得項羽的“力拔山兮氣蓋世”?
于是古人漸漸覺悟,磨平了自己的棱角方能成就大業(yè),包舉宇內(nèi)。
漢世家族在其基業(yè)初定時便謹記歷史的訓誡,堂而皇之地“休養(yǎng)生息”,分封良田,輕役減賦。大漢天下物阜民豐,劉氏家族便穩(wěn)坐高堂,但自身力量的弱小卻也使劉邦憂心忡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也正突顯了他對懷柔政策下的憂患。“禍患常積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后人歐陽修深中肯綮地揭示了這一自然之理。在這一圓滑的蜜罐中或許正孕育著種種危機,只要鑿開這道弧線,沉溺于安詳?shù)臐h氏子孫,是無力反抗也只能淪為他人刀俎下的魚肉……
歷史在我們的前方總會擺道岔口,雖然人性的弱點總讓我們?nèi)プ穼ぐ惨莸纳,讓自己游弋于蜜罐中樂不思蜀,讓自己圓滑地為人處世,無憾地“行走”。雖然陶淵明的《歸田園居》何等逍遙自在,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如此輕逸無謂,但風華正茂的我寧愿如鋒芒畢露的蘇東坡飲酒賦詩,大放厥詞,盡管早生華發(fā)卻也樂得自在,深居高堂又幾度罷黜,人生的酸甜苦辣一一盡染,如此才子方能讓后人在其名言佳句中醒悟真諦。無獨有偶的岳飛,以他“精忠報國”之志,將鐵蹄踏遍敵穴,“靖康恥,猶未雪”,在十二道金牌的威逼下仍揮劍勇猛,果敢決然,雖慘死于小人之手,卻也換來西子湖畔后人的景仰。
別讓生活磨平了你的棱角,別讓現(xiàn)實消融你的斗志,圓骨謹慎之輩只能獲取片刻的安逸,讓你的光芒更耀眼些,更奪人些。歷史便會在你的腳下鋪開。“古來圣賢皆寂寞,只有‘勇’者留其名。”
高考議論文1000字篇2
從前,有個好心人在海邊發(fā)現(xiàn)一只小海龜從沙穴里往出爬,這時過來一只老鷹要抓小海龜,游客把小海龜護送到大海,把老鷹趕走。這時一群海龜從沙穴里爬出來,爬向海里,原來這只小海龜是個偵查兵。結(jié)果,等好心人走后,馬上來了一群老鷹。
看了這段文字,感觸很深。不是嗎?
其實很多時候,人們的愛心似乎也和這個好心人一樣太泛濫了些。有愛心是好的,但是好心也有辦錯事的時候,就像這個好心人一樣。
有時候,我們似乎太多關(guān)心大自然了:有的人,打著保護動物的稱號,主張素食主義,到底宣傳著。是的,或許這個人是出自于好心,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所謂的保護動物,實際只是在破壞食物鏈罷了。想想看,若我們把素食都吃了,那么素食動物吃什么呢?到最后它們遲早也是會面臨死亡的,那么素食動物滅絕光了,食肉動物又吃什么呢?這是否又該人類面臨動物滅絕了呢?動物滅絕了,那自然還會存在嗎?所以說,好心也有辦錯事的時候。
似乎有時候,人類確實太過于關(guān)心了本不該關(guān)心的:所謂的保護動物,所謂的動物們之間的殘忍,所謂的動物們的自相殘殺。其實這些都不是人類們該關(guān)心的,我們沒有必要去實施所謂的保護動物,我們應(yīng)該放手去讓動物們自己學著保護自己,我們也沒有必要去擔心所謂的動物們之間的殘忍,我們應(yīng)該放手去讓動物們自己學著培養(yǎng)搶食的能力,我們更沒有必要去指責所謂的動物們的自相殘殺,我們應(yīng)該放手去讓動物們自己認識到動物界中的弱肉強食原則從而使自己變得更強。
或許人類是出于好心,但是,若是真的好心,那就放手,讓動物們自己去闖出他們自己的天地。動物是屬于大自然的,它們應(yīng)該學習怎樣保護自己,它們應(yīng)該學習必要的本領(lǐng),它們應(yīng)該學習培養(yǎng)自己更多的能力。有時候,人類過多過分的所謂好心,才是真正毀滅動物也是毀滅自然的原因。
動物們是屬于大自然的,人類不應(yīng)該用自己的所謂愛心去束縛它們,它們應(yīng)該學著自己生活,它們應(yīng)該學著自己立足于這弱肉強食的大自然,立足于它們真正的家。
放手吧,放心吧,放開一切,放手自然。
高考議論文1000字篇3
我把周長比作我們的信仰,把面積看成我們幾年來物質(zhì)需求的增長。我們的祖國正在和平崛起,人民物質(zhì)生活水平正在提高,然而正如那個圓一樣,當它從尋找物質(zhì)轉(zhuǎn)變成尋找圓時,周長一點點被吞噬,正如我們的信仰在一點點地缺失。
周國平說:“現(xiàn)代生活的特點之一是靈魂的缺失。”是的。人們帶著冷漠的表情像游魂一樣行走;網(wǎng)絡(luò)上的刀光劍影;舞廳里的燈紅酒綠;人們綿里藏針,筆里帶刀,鉤心斗角……沉湎迷失像塵埃一樣迷漫于各個角落。舒婷的詩寫到:“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剛從神話的蛛網(wǎng)里掙脫。”我困惑了,難道剛從對神話的頂禮膜拜中倏然醒悟,我們就立即墮入黑與白的另一個極端,一如邏輯上的排中律?
當王朔罵罵咧咧掘魯迅的墳塋時,一位支持者(好像還是位作家)說:“什么年代了,還搞偉人崇拜!”此人有非凡之覺悟(倘若人人有此覺悟,則大同世界可計日程功),我建議他把郁達夫也否定一下。郁達夫說:“有了偉大的人物的出現(xiàn),而不知崇仰、愛戴、崇敬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若偉人尚且不能崇拜,是否信仰之跫音已漸行漸遠?我困惑了。
阿Q臨死前有句豪言壯語:“過了二十年又是一個……”阿Q的忘卻精神是他的祖?zhèn)鲗氊悺N乙尚撵`魂的缺失是因為忘卻精神已進化得淋漓盡致。
幾十年的光陰磨滅了許多,也洗滌出許多。
當影星趙薇穿著印有日本海軍旗圖案的服裝在紐約街頭作秀時,我們能僅僅責備她嗎?她的無知不正是我們的無知嗎?她的忘卻不正是我們的忘卻嗎?
我在另一些事中堅定了我的想法。
日本至今不愿懺悔,岡森正宏公然為東條英機等甲等戰(zhàn)犯辯護,小泉首相每年都要參拜靖國神社,并得到近半數(shù)民眾的支持。而同在歐亞大陸,在以色列猶太受難者紀念碑前,德國毅然下跪,德國民眾帶著小孩進行教育。
在對比中我感到荒涼。日本竟能在譴責的口水流淌成的河流中安然泅渡!是否我們該想想自身的問題?為何龐大的中華無法顯出令人振懾的魄力。
我在作家張抗抗的《沙之聚》中找到了答案:當風滲透沙子,風的需要成為沙子的需要,沙子便走動起來,舞蹈起來,最終完成它(鳴沙山)的屹立。
人心之聚正如這沙之聚,信仰就是那滲透沙子的風。一盤散沙,何以有威懾力?
看著那規(guī)范、穩(wěn)定、大面積卻短周長的圓,我又想起了紅柯所說的:“一個軟弱的民族,一個血氣不足的民族,你不能光指望它長個子。”什么時候,我們能讓信仰回歸,讓靈魂在場,讓民族重塑血氣?我依舊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