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
孝,乃人之根,性之本,德之源,教之所。 ----題記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流傳著許多孝敬父母的故事。
郯子是春秋時期的人。郯子父母年老時患眼疾,需要飲用鹿乳療治。他便身披鹿皮進入深山,鉆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xiàn)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y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黃庭堅,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yīng)盡的職責(zé)。
讀著這些故事,我的內(nèi)心在深深地沉思:父母生育我們,養(yǎng)育我們,教育我們,在我們的身上花費了多少心血,可是在父母百般呵護中長大的我們,為他們做過什么事呢?我們?yōu)槭裁礇]有像古人那樣孝敬自己的父母呢?難道等著“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時,我們流著悔恨的淚水,訴說內(nèi)心的愧疚和思念之情嗎?
孟子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就是說,孝子行孝的極點,沒有超過尊奉雙親的。孝,是做人的根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要做有孝心的兒女并不難,只看你有沒有這份孝心:為勞累的父母端上一杯熱茶,為疲憊的父母送上一句安慰的話語,為辛苦工作的父母洗洗腳,捶捶背……這些便是孝!
不要忘記時間在流逝,不要忘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抓緊時間盡孝吧,時間是不會等你的!
同學(xué)們,請永遠記著,百善孝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