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與濁
08.7陳紅佑 ,反義詞,清者,清晰,不容雜物,透明可見謂之清,反之為濁。在人的層面上,就是兩種不同的人格,做人清,則為人正直,關(guān)心他人,恩怨分明;做人濁,則喪失原則,得過且過,是非不分。做人,誰都講求個雁過留聲,人過留名。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還記得《阿q正傳》,記得里面有個傭人吳媽嗎?在她被阿q調(diào)戲后,是鬧得死去活來,因為她要給自己爭個清白的名聲。 就像在生活中那樣,人們也時時刻刻要給自己個“清白”,臉臟了,誰都要去洗。講究的要抹上洗面奶,增白霜,不怎么講究的也要弄點香皂,再不講究的也要用清水洗洗吧!也許只有那些正當(dāng)壯年的乞丐,為了生計,才會往自己臉上抹些鍋底灰。同樣,人生有了污點更要去清洗,只不過有的人是用汗水沖刷,而有的人是用金粉掩飾。而這后一類人,就像那些整天大喊反貪的貪污犯,正襟危坐的假道學(xué)那樣,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因為誰都知道,雪地里藏不住孩子,狐貍藏不住尾巴。但是這些人為了偽裝自己,不惜用更大的錯誤,也就是更多的污點來掩飾自己的錯誤,越描越黑,越洗越臟,最終無法回頭。 有句話說的好,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友。因此我們在潔身自好的時候,要以寬容之心來善待他人的缺點或不足,要能容言,容事,容氣。人生就像一杯清水那樣,開始都是清澈見底的,當(dāng)經(jīng)歷了風(fēng)雨的時候,或許不經(jīng)意間染上了不潔,要使它變回一杯清水,通常的做法就是使它沉淀,經(jīng)過長時間后,它會變得清潔,但是它經(jīng)不起風(fēng)雨,一旦有風(fēng)吹過,它會立即泛濫,變本加厲的渾濁。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水拿到水龍頭前用清水沖擊渾水,使之水溢去污,從根本上解決它,這樣可能會流失更多的清水,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這帶來的是真正的清澈。“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逼鋵嵾@世間的“高潔”和“污濁”就像是自然界的“芳草”和“毒株”那樣,只是少數(shù)。在清與濁之間的,則猶如小草一般占據(jù)了廣袤的大地。舉世皆濁我獨清只是一種理想化的人格,生活是海,是世俗的海,在世俗的海中,我們要學(xué)會生存就要明白隨波逐流,就要懂得忍辱負(fù)重,更多時候不妨“難得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