褲子與腰帶——《十月圍城》觀后感_
前幾天讀一篇雜文,對里邊有句話很有同感:“早上一屁股坐在馬桶上,我才知道,冬天已經(jīng)來了。”最近感覺格外的冷,邊上的人不得不點撥我:老大,您可是穿著秋天的衣服。冷就冷吧,賀歲片那么多,選一部權當貓冬?戳丝茨切┟郑覜Q定還是《十月圍城》,畢竟陳可辛比老謀子靠譜些。
該片英文名叫“刺客與保鏢”,整個故事就是清廷派殺手團來香港刺殺孫中山,而三教九流們以血肉之軀保衛(wèi)了領袖。這是近幾年一部出色的賀歲片,劇本很完整很細,難得的是貫穿著一種“真誠”的民族精神,有戲魂的大片可是久違了;音樂非常貼切,蘇格蘭風笛加上蒙古喉聲,將劇情演繹得淋漓盡致。
表演足可稱道,大致可分三類:一類是梁家輝、張學友、任達華等老戲骨,簡直超越了戲份本身,尤其是王學圻,最后望著獨子的尸體和愧對自己的生死之交,那種眼神幽怨克制而動人心弦;而后是謝霆鋒、王柏杰等新生力量,百分百地進入角色;再就是巴特爾、李宇春等明星客串,對戲份增色而不減,難能可貴。
我覺得,大片就像亂燉,什么都有又都不純粹,往往是排骨帶著土豆味、土豆混有豆角味、所有都帶大醬味。本片分文戲和武戲,武戲好于文戲,考慮到完整版被減掉近三分之一,有些斷檔就可以理解了。上半場文戲令人昏昏欲睡,主要是李宇春等引起的笑場;下半場雖說血腥,但黎明確實難挑武打壓軸戲。
感動場景很多,如謝霆鋒的“老爺開心就好”、甄子丹命撞奔馬、巴特爾怒拔牌樓等,而我最受感染卻是反一號胡軍,他對皇帝忠、對老師尊、對手下義、對敵人狠,最重要的是他的文人誤國思想:“中國如果文人掌權,非但沒有民主、早就可能分崩離析。”這與當時的袁世凱、日本少壯軍人同出一轍。
一位改革前輩曾發(fā)現(xiàn),近現(xiàn)代中國的大事都逃不脫這樣的規(guī)律:“起于廣東、成于上海、定于北京!惫墒腥绱恕⒎康禺a(chǎn)如此,革命事業(yè)更是如此。人們可以注意今天中國的那些大人物,他們的航班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就是上述地名。未來的走勢仍然會如此,有識之士不妨留心。
八十年代初,北京街頭年年出現(xiàn)學生們慷慨的身影與高昂的口號。隨著土豆大白菜的不再金貴,代之以爭當公務員的實惠至上和愛情的杯水主義,民族時代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已經(jīng)成了影院情侶的“笑完以后睡覺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只是后人們未必領情,覺得這樹下并不怎么涼。
本片最大妙筆是開頭:高談三民主義的教授一槍斃命;最大敗筆是結尾:孫中山含淚。偉人眼中的那點霧色,遮不住熱血青年的死而無憾、更掩不住那彌漫港城的血腥!也許,這是制片人的疏忽,但想想賀大姐長征時的幾次懷孕、美貌宋秘書變成國母等等,確實難解“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經(jīng)文明之痛苦!”
我認為,那么多卑微人士的流血拼命,并不是為了所謂的大人物,而是宿命所在。影片中的臭豆腐、車夫、爛賭鬼、大煙槍等舊業(yè)所感而流連六道,最終卻因各自的情感升華,而在大眾事業(yè)中得以解脫。一位老兄家產(chǎn)數(shù)億,領袖欲超絕,數(shù)度面對員工挑戰(zhàn),有一次在上市公司大會上,公然說道:
“誰不想干誰滾蛋,當褲子失去腰帶,你們才知道什么叫做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