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笑傲江湖》有感
《笑傲江湖》讀后感
在看完金庸先生寫的小說之后,越來越喜歡令狐沖這個角色,尤其是他不拘一格的特性,更多的是他交朋友不看其身處何門何派,而是看他的性格和為人。在這部小說中,他交的朋友有田伯光,有魔教的圣姑盈盈大小姐,這些人在名門正派的眼中卻是一些窮兇極惡的惡徒,是他們非要將其碎石萬斷的敵人,故他的師父說他不明辨是非。這點卻是是這個人物的缺陷,他交的朋友向問天更是這樣一個惡人,心狠手辣,但令狐沖僅僅因為同是天涯淪落人而出手相救,實在是不明辨是非的最好證明。
金庸先生想在這部作品中主導(dǎo)一種淡泊名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之道,但是仿佛往往給主人公限定了一種生命界限,主人公往往生命垂危,那由此想,一個人如果所活時日無多,他看破名利卻是很正常,這種頌揚(yáng)俠義之道便毫無意義,別人都會說是因為他生命垂危故此才會看破名利,若他不身受重傷,便不會產(chǎn)生金庸先生所說的這種思想。所以到底是因為生命垂危而產(chǎn)生的俠義之道,還是因為俠義之道而產(chǎn)生的生命垂危,顯然后一種是值得贊揚(yáng)的,是一種舍生為死的精神,但是前一種卻遠(yuǎn)遠(yuǎn)不能與之相比,若人一生追求名利,到了老時往往也會行這種俠義大道,但是這是世之常情。
于是開始分析主人公。主人公第一次身負(fù)重傷,乃是因為小尼姑儀琳小師妹,這頗有一些英雄救美的舉動,常人也許會認(rèn)為因為儀琳驚艷脫俗,貌若天仙,所以才會去救儀琳的,但是儀琳的身份尼姑設(shè)定的非常巧妙,而且主人公是癡情于他的小師妹的,所以這確實行俠義之道,是因為心中有道才會受重傷。主人公第二次受傷時因為華山劍派之爭,他是一個孤兒,岳不群代他如親生兒子一般,這個恩情卻是要報的,所以見了別人為難他的師父便強(qiáng)出頭也是在所難免的,這第二次受傷便貫穿了故事的始末,看來這俠義之道只是我們?nèi)说钠匠3WR,看見欺負(fù)良家婦女卻是誰都會為之的,碰見誰為難自己的父母,卻是要出頭的,看來金庸先生這種頌揚(yáng)是非常的普遍,是我們平常人都能為之事。故這一點是值得我學(xué)習(xí)的。
然而這部小說客觀上卻是有兩種趨勢,是我不可忽略的,第一種,便是整體上仿佛主人公在到處流情種,仿佛這是一部言情小說,現(xiàn)在這樣的小說很普遍,說主人公莫名其妙的發(fā)生一些離奇的遭遇得到了幾位曠世美女的歡心,然而這幾位美女又是不缺錢,不缺權(quán),仿佛就是缺一個至情至善對自己好的淳樸之人,而在劇中令狐沖的種種行為和他所結(jié)交的三位美女是分不開的。這在現(xiàn)實當(dāng)中是不可能的,不現(xiàn)實的,但似乎是至情至善之人的必然,仿佛是金庸先生給我們的禮物,仿佛我們成為這種人,便會有美女相陪,便會有一些這樣的奇事,金庸先生真是會開完笑啊。第二種趨勢,便是權(quán)利之間相互競爭的一些斗爭,在故事中除了令狐沖的奇遇之外,所有的情景都是岳不群為了得到權(quán)利而進(jìn)行的陰謀,從故事剛開始便派遣自己女兒和勞德偌所進(jìn)行的陰謀,岳不群先生確實是很精明的,知道女兒如果要救林家的人,勞德偌必定會出來勸阻。他是最知道自己的女兒的,知道女兒必定會救林家的公子哥,若不然這后面的許多故事就都沒有了,若都被抓去,這個故事便是青城派和華山派之間的權(quán)利斗爭了。而他老人家安排的第二件事,便是讓令狐沖在思過崖上面壁一年,這也注定了岳林姍的悲劇,也許從那一刻起,岳林姍便成了林平之與岳不群斗爭的砝碼,想實現(xiàn)等價交換,想交換辟邪劍譜,而這也造就了主人公痛苦的人生。然而著所有的事情到后來才會想到的,金庸先生真是寫的巧啊,如果把主人公換成岳不群中夾帶著令狐沖,這部小說也就平淡無奇了,可偏偏卻是令狐沖中夾帶著岳不群,算是挽救了這部小說吧,但這部小說確實辟邪劍譜中夾帶著笑傲江湖曲,金庸先生確實是寫的非常妙。
故事中的主人公很多,主要有令狐沖,林平之,岳林姍,岳不群,儀琳,任盈盈,向問天,任我行,劉正風(fēng),曲洋。雖然在劇中劉正風(fēng)和曲洋出場的次數(shù)不多,但是確實金庸先生俠義之道的體現(xiàn),確實笑傲江湖曲的靈魂,但金庸先生卻沒有為笑傲江湖譜曲,真是為世人出了一個大大的難題啊。而令狐沖少俠的一些艷遇就不在此描述了,因為這一部分我認(rèn)為小說寫的有些敷衍,而且也最終導(dǎo)致結(jié)局的失敗。仿佛卻又似頌揚(yáng)愛情,仿佛最后的結(jié)局像是換了個作者一樣,令人很嘆息。而權(quán)力的斗爭卻是稀里糊涂的就結(jié)束了,但是如果想要頌揚(yáng)令狐沖的俠義之道,這一部分是必需強(qiáng)調(diào)的,舉一個例子來說吧,我們假如要贊頌英雄的本領(lǐng)高強(qiáng),就必須把與之?dāng)硨Φ膲娜嗣枋龅膮柡σ稽c,但好像金庸先生把壞人描述成為一個三歲孩童,即使我們的英雄勝利,但是也多少有一點丟臉。我們金庸先生想贊揚(yáng)的主題便有那么一點點‘丟臉’。
不過我還是非常喜歡笑傲江湖,金庸先生畢竟寫的很完美,仿佛每個平常之事都是金庸先生的匠心獨(dú)運(yù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