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讀后感:用痛苦換來歡樂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題記
這是一本書,更是一個躁動不安的社會呼吸英雄氣息的窗口。
合上書,腦海里留下三個名字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
三個名人,三位英雄,各自在建設(shè)輝煌,食就悲哀,錘煉著三幕偉大的悲劇。
一個是音樂天才,一個天生妙手,另一個為杰出的靈魂思考者。
一個抬頭已經(jīng)目睹到了自己的輝煌,低下頭后卻仍要面對生活,貧苦多難。其音樂讓人們?yōu)橹V狂,但被人描述為音樂之都的維也納卻幾乎無人問津他那破亂不堪的俗世生活。
一個也是才華橫溢,腳蹬繪畫和雕塑兩座山的頂峰,但卻要違心向教皇展示他那精彩絕倫的藝術(shù)。因為他的技藝足以媲美神話中的造物之神,所以他又招來了一堆跟在他后面詆毀他的人。
另一個從小就被視為自己所處階層的怪胎,擁有穿透靈魂思考的能力,卻由于時代和信念在燭光暮年離家出走。呵,一個先行者卻被教會宣布為“邪教徒和叛教者”
仰天長嘆:“何等不公!”
但他們是怎樣面對的?
一個耳聾后仍堅持創(chuàng)作,一個在臨終前仍站著完成自己的“最后晚餐”,另一個留下了無數(shù)彌漫著書香氣的卷軸,直到今天,仍能穿透靈魂的迷霧。
一個世界,一條路,三個人。
欽佩作者,因為他的著眼點(diǎn)不是名人們那些卓與人類的成就而是在揭示這些成績背后的道路:布滿艱辛,坑坑洼洼。
走這條路的行人該會是怎樣的艱難?豈易于行蜀道,上青天?
上帝該對這三位大師開了多少命運(yùn)的玩笑?在這光榮的荊棘路上,他們該跌倒過多少次?
但回答上帝和荊棘叢的,卻是他們永不停息的斗爭,奮斗,直到光明到來。
到了這里,我們開始明白,作者寫此書,恐怕并非只用情在一個“難”上,應(yīng)該是激勵后人來“斗”。
身有病痛,被時代排斥仍然執(zhí)著于遠(yuǎn)方,前行。磨難碾壓信念,卻磨出了偉人。他們雖早已乘著歲月的舟逝去,但卻給人留下了深深的動力。
看窗外,有不少壯年乞丐,也有不少青年騙子;打開任意一家網(wǎng)吧的門,就可以看到80%的顧客是風(fēng)華正茂的年輕人;精神病院病人的人數(shù)火箭般上升,美國金門大橋下已被自殺者的鮮血染紅;越來越多的人學(xué)會哭,學(xué)會了在跌倒和創(chuàng)傷自己的地方躺下·······太多的人只是使生命曇花一現(xiàn),太多堅持和毅力的美已經(jīng)喪失。
人們都在說或在想:“我苦。
人們多在感嘆:“不公平!”
于是就在歷數(shù)自己的多災(zāi)多難,傾倒自己的一腔苦水。
社會壓力大!生活壓力大!心理壓力大得不能再大!
難道就沒人想要站起來嗎?那些站在社會頂端的人就難道不苦嗎?
他們也定受過難,肯定也有來自事事處處的壓力,只是在苦難面前,他們用痛苦換來歡樂?赡,干了什么?
你用痛苦換取的是什么?
此處無聲勝有聲。人生路終要自己走,自己品。
筆落此處,不再多言。請允許我用兩位名人的話來結(jié)尾:
在傷心的隱忍中找棲身,愈苦愈使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