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屬于自己的,才香,才妙,才好——讀《釣魚的啟示》有感
真正屬于自己的,才香,才妙,才好 (童童)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種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是啊,道德這些東西真是說得輕松,做得不易。
作者十一歲那年,和爸爸一起去釣魚,此時離正式開放還有兩個小時,作者釣到了一條大鱸魚,但在父親的堅定信念遵守規(guī)則的勸戒下,作者依依不舍把它放回水中。但從此以后,作者雖然得到過許多“大鱸魚”的誘惑,但總是毫不猶豫地“放魚歸水”,踏踏實實地走者自己的路。
古時候也有一個人很喜歡吃魚,但當別人送魚給他時,他卻說自己不喜歡魚了。別人問他為什么,他說想吃魚就自己買去,就可以一直有魚吃,但若收了別人的魚就要干犯法的事,以后也吃不到魚了。現在社會上有很多貪污案,就是一例。
喜歡錢,他想有錢就可以自己去賺,就可以一直有錢收入(畢竟他是中國臺灣主席)但他現在收了別人的錢,就要做一些犯法的事,不僅得不到錢,而且還把收到的錢如數奉還,以后可能也將失去賺錢的機會。
中國有一句話:君子之財,取之有道。真的,道德不是說的,而是做的。要知道,真真正正是屬于自己的,才用的順心,吃得鮮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