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親親我的媽媽》有感作文(2篇)
讀《親親我的媽媽》有感作文(1)
媽媽喜歡稱自己的孩子為“弟弟”,母子之間總是很沉默,每天說話從未超過5句,這樣的故事從黃蓓佳作者手中誕生。
當我看這本書時,開始還覺得幼稚,但很快我便被吸引了。
“外婆看了看夾破的包子,幸福地嘆一口氣:‘弟弟真是個乖孩子,,比誰都懂事,可是弟弟啊,外婆問你一句話,你為什么要藏起那么多媽媽的東西呢?”
弟弟的身體馬上僵住了。我放下筷子,兩只手擺在膝蓋上一動不動地坐著。
外婆和顏悅色地提示他:‘你不是要跟媽媽追著玩吧?’
弟弟忽然抬起頭,看著外婆的眼睛:‘不是的,那些東西上面有媽媽的味道,我就是喜歡媽媽身上的味道!’”
很難想象,兒子對母親從不會撒嬌,從不要求買什么,只想把母親不用的‘垃圾’再拉回去。原因是喜歡媽媽身上的味道。我的心顫抖著,有一種想哭的欲望,弟弟心里是怎樣的孤寂?他渴望媽媽也像平常的媽媽一樣,對他寵,老師請家長也課論,但事實就是這么殘酷,我的媽媽一點也不懂得怎樣去寵孩子,相比而言,我是不是幸福的多了呢?
“舒一眉親親嘆了一口氣,承認說:‘碰上我這樣的媽媽,你要比別人多了不幸’弟弟搖頭‘你不用搖頭,我自己知道’舒一眉幫弟弟把他沒有翻好的衣領拉出來。‘我知道我做的不好,但我不會放棄努力,我要對得起你,你是我的寶貝兒。’”
媽媽終于對弟弟有了一般母親的柔情,我笑了,多么不容易,弟弟終于享受到了母愛,這是他該有的,此時,他一定希望這一刻永恒,這有什么比這更幸福?
看完全本書,我意猶未盡,還沉浸在那幸福的一家的甜蜜中,我的直覺告訴我,弟弟很快就會有爸爸的,我突然覺得,我簡直就是在天堂,有一個平常的母親,普通的父親,淘氣的妹妹,卻到處洋溢著溫馨的氣息……
家長感言:
我并不喜歡看這類書,但孩子逼著我看,我也就沒丟下。但我沒想到,我竟也和孩子一樣,被弟弟、舒一眉、衛(wèi)東平這類人物吸引了,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各種傷感、快樂、溫情的事,都使我不肯移開目光。
看完全書,我覺得開心極了,我從未看過黃蓓佳這個作家的書,以前我總以為那是小孩子看的,但我現(xiàn)在為我以前的想法而感到慚愧與可笑,我仿佛也從以前那個復雜的世界轉入到了簡單舒心的世界。
這本書讓我重新點燃了對生活的信心之火,原本被生意擾得心煩的我,平靜了下來,有什么障礙過不去?只有自己的膽量過不去!看來,我以后可要多問孩子要幾本書看了……
讀《親親我的媽媽》有感作文(2)
讓讀書成為我們生活的方式——“中國移動杯”XX年南京市中小學生“讀書節(jié)”親子閱讀征文 學生姓名 陳可 性別 女 區(qū)縣 六合區(qū) 學校及班級 新篁鎮(zhèn)中初一(4) 親子共讀書目 《親親我的媽媽》 出版社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學 生 讀 后 感 走進《親親我的媽媽》,讓你體會不一樣的母愛,不一樣的友情。 我很向往,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卻不曾留意。 小主人翁的媽媽雖然對他很冷淡,但也無處不體現(xiàn)出對他的愛,她在用不同的方式來詮釋母愛。為什么小主人翁能注意到?為什么我卻不曾留意?我媽媽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我是多么的自私,只在意自己內心的委屈和痛苦,但對于這樣的我——一座融化不了的冰山,他們不會失望?不會心痛嗎?而我這樣跟他們又有什么區(qū)別? 漸漸地,我長大了,我成熟了。我懂了,我是他們吵架的導火線,是我造成的,我不是不應該怨恨他們,而是根本沒資格。 我不僅是在傷害我自己,更是在傷害他們,如果換位思考一下,他們真的想傷害我嗎?不是,他們是迫不得已,是剛巧被我看見了,他們是對的,是我錯了,錯的徹底,錯的不帶一點回轉的余地。 以前的我是冷酷的、無情的、殘忍的。冷酷地以為我們之間的親情一文不值,殘忍的把每句話說得不帶一絲感情。 涼爽的夏夜里,瑩火蟲在漫天飛舞,星星在開演唱會,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但這時屋里偏偏傳來盆碗落地的脆響聲,玻璃碎片扎進了我心里,心痛的感覺,兩行苦澀的眼淚就這樣無止境的流著、流著。我的衣服濕了,臉花了,心更碎了。我不信日月星辰的占卜,但是我卻深深迷戀,即便是假的,但我依然想著明天一定會好的,一定會好的,但現(xiàn)在往往連最后一絲希望都不肯留給我。原來失落比傷心更加備受煎熬,心酸比痛苦要更加持久,更加難以逝去。現(xiàn)實是逃避不了的,逃避也是徒勞的,還是勇敢地面對吧!面對了,才有機會改變現(xiàn)實。屋里的聲音越來越小,漸漸地沒聲了,我的心放松了,就像一塊巨石落地了,伴隨著這美麗的夜景,我安心的睡著了,夢里是一片溫馨的景象…… 漸漸地,他們也略知為什么和他們這么疏遠,完全不像一個正常孩子應有的表現(xiàn),后來他們也就很少在我面前起爭執(zhí)了,盡量避開我,或者在家里輕聲辯論,這些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原來愛一個人可以這么簡單,但我為什么發(fā)現(xiàn)的這么晚呢? 家 長 感 言 我和我們家女兒一起讀了這本書,感觸很大,原來造成她和我們疏遠的原因并不是她性格的問題,而是我們有些行為給她帶來了傷害,帶來了影響,我們也知道該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母親、稱職的媽媽。 自從讀過這本書后,她對我們漸漸地熱乎起來,不像以前那樣冷若冰山,仿佛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生活在一起。以前的我們連她內心世界的邊都難以沾上,現(xiàn)在她正在對我們一點一點敞開,我終于有了走進去的機會。 通過我們家的情況,我也向全世界的父母提個醒,我們的每一個行為都在影響著我們的孩子,要謹慎自己的言行,要走進孩子們內心的世界,了解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