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又脆弱的文明—讀《千年一嘆》有感
從歐洲至埃及,再穿越危機四伏,戰(zhàn)火不斷的中東、貧窮的印度,這樣的事恐怕沒有幾個人敢做,敢做的人中恐怕沒有幾個能成功。然而我們尊敬的一位中國學(xué)者做到了,而且不是作為探險者,而是以文明的朝圣者的身份,對人類文明發(fā)祥地的過去和未來進行了探究和思考,將每一天的心得整理成了一本書。這位學(xué)者,便是余秋雨;這本書,叫做《千年一嘆》。
我一直對古文明饒有興趣,可惜沒有機會和勇氣去親臨實地。而這本書正給了我一個直面它們的前世今生的機會。翻過每一頁中蘊含著的希望、辛酸、無助,“千年一嘆”的含義漸趨清晰。那些曾經(jīng)盛極一時的文明看起來堅不可摧,卻在千千萬萬個苦難中沉睡了。為什么?最大的原因還是人類自己!看看猶太人吧,如此堅定而有智慧的民族,卻遭受歧視和奴役,四海為家,在近代又遭到了法西斯的瘋狂屠殺,作者在書中委婉地問:為什么上天待這個民族如此不公?其實真正應(yīng)該反省的是我們自己。作者在文中提到耶路撒冷被挖地三尺;幼發(fā)拉底河被掘開,伊拉克古城就這樣消失在洪水中;巴比倫被征服后,土地上被灑下鹽和荊棘的種子……文明在殘殺和吞并中消逝、中斷,留給后人無盡的失落和遺憾。文明的沖突今天仍在繼續(xù),時隔數(shù)百年,中東、北非等地發(fā)展的契機仍在慢慢被熊熊戰(zhàn)火所吞噬,許多人在為和平吶喊,然而人們何時能學(xué)會克制本性,理解和尊重自己的手足?否則現(xiàn)在的文明也會消失,成為奄奄一息供后人憑吊的一片悲愴。
這本書中并沒有具體寫到中國,但閱讀中我無數(shù)次聯(lián)想到中國。勤勞聰明的中國人創(chuàng)造過舉世矚目的偉大文明,中華文明的大河,不管是波濤滾滾還是細流涓涓,總算是保存了下來,這一切確是我們值得慶幸的。然而,在新紀(jì)元,我們的千年文明將面臨嶄新挑戰(zhàn)!拔拿鞯淖畲髷橙瞬皇菓(zhàn)爭,而是遺忘!币徽Z中的。猶太人雖歷盡艱辛,但信仰堅定,從沒有忘記過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故鄉(xiāng),因而在夾縫中生存,在重重壓力中建立了國家,保存了民族的薪火。這樣的民族,未來一定是充滿希望的。中華民族也有著千年的文化積淀,其中包含著精神、思想的精華,今天的我們一定要傳承。琴棋書畫,這些源遠流長的技藝傳到今天,可以說是奇跡,是我們驕傲的資本。至于糟粕、落后的思想,則不要害怕去更正它,甚至摒棄它,只有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我們才能向著復(fù)興之路奔跑起來,F(xiàn)在西方文化橫掃世界,在這樣的洪流中,我們除了積極吸收西方先進文化技術(shù)外,更要小心的保留我們自己的東西。崇洋可得進步,媚外絕不可取。
這本書當(dāng)然遠不止這些。文明又豈能是寥寥數(shù)篇就可以道盡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能切實感覺到文明的偉大和脆弱,至于余老先生,這位用足跡開辟荊棘,為后人奠基的行者,當(dāng)然是值得我們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