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箴言——讀《眉軒香影陸小曼》
愛的箴言
——讀《眉軒香影陸小曼》
文藝或許本就是相通的。
塞著耳機,耳道中環(huán)繞著鄧麗君細(xì)膩的歌聲,任那舒緩的節(jié)奏輕輕拍打著我的鼓膜,聽那歌詞輕輕訴說“我將真心付給了你,將悲傷留給我自己……”
捧著《讀者》,淺淺泛黃的紙張上印著一排排清秀的小字。那文字似乎是有生命,化作一種無形的東西,映入眼中卻蕩漾在心頭:“我只是覺得,一切事物都是互為因果的,尤其是愛情,你若善待它,它一定善待你。大自然也是這樣,你給植物以充分的陽光,那就還你以怒放的芬芳!
而此刻浮上我心頭的,是這幾天在讀的那本《眉軒香影陸小曼》中的,關(guān)于徐志摩與陸小曼的那個壯烈而凄美的故事。
文藝本就是相通的。它能夠把遠(yuǎn)古,近代,未來,把耳畔的旋律,唇間的言語,紙上的字符,把他的觀點,你的感動,我的思考,把這一切都在同一個時刻,同一個思維的維度中串聯(lián)起來。
愛就是付出,這就是我此刻在想的。
或許很多人早就明白這個道理了,但我此刻還在想,如果付出只是單方面的,那么這愛就是一盤沙,風(fēng)吹兩下就散了。
正如鄧麗君在《愛的箴言》中傾吐的,如果你把嬌艷的青春付給了對方,那你只是收獲一段泛黃的歲月;如果你將蓬勃的青春付給了對方,那你只能收獲死寂的冬天。只有當(dāng)對方也做一個付出者時,你才也能收獲青春,收獲春天。這就像是種花。栽花人滿懷期待地種下花苗,用心修剪保養(yǎng),他的生命全都圍繞著那朵花了。若花盛開,他自欣然。而花的盛開。不正是一種付出嗎?花兒本可以安然地享受栽花人提供的一切“福利”,靜靜地生活。但花也懂愛,花兒也希望看見栽花人眉心舒展時蕩漾在眼波中的那渠歡樂。雙方的付出,才使愛扎根于土壤,成長為繁茂的大樹。
而我又想想徐志摩和陸小曼。說實話,我不是那么喜歡陸小曼。盡管她有著沉魚落雁的容貌,也有著令人傾慕的才華。但與林徽因相比,我覺得他缺少一種成熟女人的大方。在與徐志摩的愛情的中,起初她也做過一些付出,但到了后來,她變得有些自私。
在徐陸愛情初期,由于兩人都各自有婚姻,所以這條路走得有些尷尬。也有些艱辛。但兩人各自做著犧牲,各自付出,各自退讓。比如徐志摩出國去拜訪泰戈爾,獨留陸小曼一個人在國內(nèi)苦苦思念。這時只要陸小曼稍微任性一下叫徐志摩回來,或許徐志摩就會心軟了。但她也算懂事,并沒有讓徐志摩為難。而徐志摩也一直牽掛著小曼,經(jīng)常與她通信,傳電報。就這樣,他細(xì)心地栽花,她努力地盛開,盡管風(fēng)雨會打濕他的肩頭,也會傷到她的嫩葉,但他倆總是用彼此的笑臉鼓勵著對方,讓太陽常掛在他們的天空。
在兩人執(zhí)著的堅持下,他們結(jié)婚了,這也算是有了一個小小的愛情果實?苫楹箨懶÷牟涣嗽竟偌掖笮〗愕谋拘。平時花錢大手大腳,在家也不會做什么家務(wù),平時經(jīng)常跑到外面去社交,身體不佳后還染上了煙癮。無奈,徐志摩只能努力賺錢來滿足她,因為他愛她。他一直做著那個忠誠的栽花人,他所有的時間、汗水都化作了栽花的養(yǎng)料,只因為他愛。而小曼這朵驕傲的玫瑰卻一直沉默,時不時還用她的刺傷別人一下。這樣,她確實得到了真心,得到了青春,得到了春天,但難道她忘了嗎,她的志摩就只有悲傷、歲月和冬天了呀!
或許真的等到徐志摩因飛機失事而永遠(yuǎn)離開后,陸小曼才有所領(lǐng)悟吧。但栽花人已不在,說什么都已經(jīng)為時已晚了,那種“北堂種萱草,花開不見還”的悲哀,她也興許是體會到了吧。但他要是早就懂得付出的道理,這段感情又怎會只是曇花一現(xiàn)呢?
其實無論是愛情還是其他什么別的感情,都是人與人交往的精華。就像是最稚嫩的苞蕾需要精心呵護(hù)。交往的雙方就像在坐蹺蹺板,一個人獨領(lǐng)高處望盡天涯路的同時也必定要有另一個人默默沉在低處,羨慕也好嫉妒也罷,另一方總歸是無法長期忍受這努力付出卻得不到翹上去機會的苦悶的。若是這樣,蹺蹺板便無法長久地玩下去,感情的堅實度也會如玻璃,一擊即碎。
鄧麗君唱的歌詞是不錯的,《讀者》文章中的話也是不錯的。只愿人們能多聽多看這些愛的箴言,讓人與人之間的真情能像充盈的小溪,即便細(xì)水也能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