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后感
回憶是一種痛,莫名而刻骨的感傷。因為留不住那些飛逝的光陰,等不到那些遂愿的日子?匆姷氖桥笥堰h去的背影,聽見的是自己沉重前行的音。不一樣的生活,謎一般的年代,盡管遙遠,盡管再多的不方便,不太平,但總歸是讓人懷念的歲月,懷念的家鄉(xiāng),甚至對于有的人,是回不去的家鄉(xiāng)。看了《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它詮釋了回憶。
我最喜歡的一篇還是《我們的村落》。這篇我們的村落主要是針對香港大學醫(yī)學院畢業(yè)典禮的演講,文中提到有關學堂的首任院長manson一件小事,manson在擔任倫敦殖民部的醫(yī)療顧問時,注意到一個現(xiàn)象90%的體檢者都有一口爛牙,體檢不合格也就不能申請到熱帶亞非地區(qū)下層的工作,于是他給上司寫了封信,建議政府為貧困的人提供牙醫(yī)服務。你會發(fā)現(xiàn)對于同樣一件事,普通人或許就直接理所當然忽視了,而那些偉大的人在看到爛牙的同時,也看到人的存在狀態(tài)。而這些極其普通的日常生活的判斷與抉擇,正是決定了我們是什么樣的人,會成就什么。
回憶有痛苦,也有歡樂,如果我們的回憶都有一種淡淡的痛,那不如抓住現(xiàn)在的光陰。想去爬山,就趕快找時間去爬吧;想要出去旅行,就盡快創(chuàng)造條件去吧;想和朋友吃吃飯,見見面,就趕緊約吧;想家人了,就拿著手邊的電話往家里打吧。過去已經(jīng)過去,未來,不知道會不會發(fā)生。回憶終究是回憶,充滿了酸甜苦辣。珍惜現(xiàn)在,把握現(xiàn)在,才是最好的狀態(tài)。但有時回憶也很美好,難以釋懷……
其實整本書的基調(diào)就像書名《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說的那樣,有回憶自己的家鄉(xiāng),回憶自己的鄉(xiāng)愁,時而沉重,時而輕松;有回憶父親,母親,以及成長中很重要的人,感慨而又想念;也有回憶兒時的自己,成長的自己,一路走過來的自己,熟悉又陌生。人總是喜歡回想過去的事情,這跟性別無關,也與年齡無關。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特征,各自努力生活的方向,各自為人處世的方式。
人對往事的記憶就像鎖在不同抽屜里,舍不得丟的雜物,有些經(jīng)過歸檔,有些無法分類,就那么一起摻雜地擱著,隨著歲月的堆壘而塵封。某日不經(jīng)意地打開一個抽屜,那被忘了、如同隔世般的舊事便猛然回魂,又有了溫度、呼吸和生命,過去與現(xiàn)在又接續(xù)上了。
有些回憶,回憶起來是一種痛。駐足回首的片刻,往事悠悠的漂浮起來,卻總也觸摸不到。走不回以前走過的路,遇不見從前遇見的人,于是漸漸地不相信永恒。
每個人希望年老時回憶以前,都是美好的,但事實上,都會帶上一點淡淡的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