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讀后感2
《一千零一夜》讀后感 五(2)陸敏洪最近,我讀了《一千零一夜》這本書,它是阿拉伯地區(qū)民間故事的總集。相傳,在古阿拉伯的一個小島上,有個名叫薩桑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國王山努亞,因為王后的背叛而變成了一個暴君—每天都娶一個女子,第二天早晨就把她殺掉。百姓們都十分驚恐,紛紛帶著自己的女兒逃走。宰相的女兒桑魯卓知書達理。為了拯救平民女子而自愿進宮嫁給國王。她每晚講一個故事,講了一千零一夜,終于感動了國王。國王下令把故事記下來。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由來。故事中,宰相的女兒不僅機智,而且勇敢。她為了全國上下的女子,奮不顧身,堅決地進了王宮這座“女子的死亡之宮”。用她一個又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使國王山努亞悔悟。不僅救了全國所有的女子,也拯救了這個國王,還抱住了她自己的性命。桑魯卓這種敢于犧牲自我,拯救他人的崇高品質(zhì)令我們敬佩。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雖然這種崇高的品質(zhì)在我們普通人眼里是遙遠的,而無私奉獻,幫助他人的精神,值得我思索。想起XX年的“扶老風波”。那次事件闡述了社會上存在的一個怪象——路人見老人摔倒,因為怕被老人冤枉而選擇頭也不回地走掉。我想:桑魯卓為了幫助他人連性命都可以不顧,而那些路人卻因為怕被冤枉而不扶。雖然說起來“情有可原”,但僅因為怕冤枉,就可以不扶老么?不可以,尊老敬老,幫助弱勢是一種美德,需要我們每個人來維護。我們應(yīng)該像桑魯卓那樣“犧牲”自己,奉獻他人。我相信,這不僅是做一件好事,更是愛心的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