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讀后感
最近讀了《駱駝祥子》,略有感悟。
祥子出生于農(nóng)民,自然具有了農(nóng)民的思想與特征。他只身一人來到北平,認準了拉車這一行。他沒有遠大的理想,他的理想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買上一輛自己的車,這就是當時農(nóng)民的想法。祥子質(zhì)樸、要強,卻也固執(zhí)專一。這當然沒有什么不好,但在當時那個時代,象車夫這樣的下層勞動者僅憑著個人的努力是難以達到自己的理想的,即便是這理想微不足道。當然祥子最初沒有考慮到這些,他每天努力拉車,沒有任何惡習,于是幾年后便買到了自己的第一輛車。
然而當時社會動蕩不安、戰(zhàn)火四起,祥子的第一輛車便叫當兵的掠去了,自己也被抓進了兵營。后來,祥子逃出兵營,牽走了三匹駱駝,到村上賣了三十多塊錢,這便是“駱駝”這一外號的由來。祥子與駱駝的關(guān)系卻不止于此,祥子身上具備了駱駝那種吃苦耐勞、堅韌和健壯的優(yōu)點,也具備了駱駝老實、不知變通的品質(zhì)。在拉車的過程中,吃苦耐勞能幫上不少忙,然而面對黑暗社會的打擊,老實與不知變通只能使打擊來得更重。
一個下雪天,祥子見到了車夫老馬,想到了自己,他開始質(zhì)疑自己的努力。祥子的理想是有自己的車,但有了自己的車又能如何,能否過上幸福的生活?車夫老馬有自己的車,卻依舊窮困潦倒。他也曾奮斗過,卻沒能換來好報。祥子似乎從老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將來。
在曹宅拉車時,祥子辛苦掙來的錢被偵探騙去,買車夢被現(xiàn)實擊碎,這對祥子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當時的社會中,只要身份地位高一些,便可以任意地欺負下層勞動者,因為他們無法反抗,即便反抗也微不足道、無足掛齒。祥子變了,又似乎沒變。他的身體還是如當初一樣健壯,不怕吃苦,卻已不再那么要強、不屈不饒;蛟S祥子已經(jīng)明白辛苦勞作無法換來幸福,夢想不能靠吃苦實現(xiàn),于是祥子好像失去了理想,卻沒有徹底放棄。
劉四爺?shù)呐畠夯㈡せ欧Q自己懷孕,和自己的爹鬧翻,祥子不得已娶了虎妞;楹,祥子感到自己被虎妞挾制了。他認為虎妞是吸人血的母老虎,使自己失去了健壯的體魄,搶劫了自己的身體。作者對虎妞進行了丑化,這種丑化是身體和心靈上的雙重丑化,即虎妞樣子又丑又老,且禍害了祥子,成為祥子墮落的重要原因。然而虎妞是真正愛祥子的,只是祥子沒有感受到,把這種愛看成了對自己的挾制和讓自己變成奴隸。時代變化,人們的觀點也逐漸會發(fā)生改變。從今天社會的角度上來看,虎妞的做法未必惡毒,祥子對虎妞的看法未必全對,祥子對待虎妞也有自私和狹隘地方。
虎妞死于難產(chǎn),祥子將虎妞出錢買的第二輛車賣了為虎妞發(fā)喪,便失去了第二輛車。此時的祥子已變得隨遇而安,得過且過,再也不像最初那樣爭強好勝,吃苦耐勞,同樣,他也不再以買上自己的車為理想。祥子的固執(zhí),體現(xiàn)在他只認準拉車,然而他在拉車這一行已經(jīng)沒有理想,沒有了動力,于是便不斷墮落。
小福子自殺后,祥子徹底絕望了,徹底墮落了。他的墮落既是必然的,也有他自己造成的原因。舊社會的黑暗迫使祥子從高等車夫變成低等的老油條車夫,最終成為吃喝嫖賭成性,自甘墮落,為金錢不惜出賣他人的行尸走肉,而祥子根植于骨子里的懦弱,缺乏思考的能力也間接造成了他的最終結(jié)局。
《駱駝祥子》可以稱得上是一部悲劇,這不僅是祥子的悲劇,更是當時病態(tài)社會的悲劇。作者旨在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表達對舊社會中勞動人民的同情與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