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多情愁幾多淚
在一排排的書架中穿梭,目光很快定格在這本不起眼的書上。是啊,多不起眼。在眾多封面五顏六色的流行小說中它灰黑色的封面就像是一片枯葉只是為了襯托花的美麗。我甚至不知道我為什么選擇了它。只覺得每看它一眼都會出觸動我心底最波瀾不禁的世界。
斷斷續(xù)續(xù)看了三四天,看到最后一頁,慢慢把書合上,灰蒙蒙的封面。一百多年間,一個村莊兩戶人家的興衰命運竟被我三四天時間就閱盡了。入睡之前,包博望、金有種、包英良、渡江和尚、小坡、金鳳兒、馬家家…那些名字在腦海中紛至沓來,衍生出種種意象,我忽然好像想通了一些什么,但瞬間又被另一種想法吞沒和覆蓋。那些紛繁的關(guān)系后面好像只埋伏著一個重大的主線,即是——鄉(xiāng)愁。
何大草用最客觀最不加修飾的文字講述了包家鎮(zhèn)的豪門包氏和木匠金氏兩個家族六七代人的命運,在每個人的愛、恨、漂泊和掙扎中,見證了歷史的荒誕與詭譎,書寫了中國人的苦難與復(fù)興、強國愿與自由夢。在這里鄉(xiāng)愁不是一枚郵票,而是一個屬于中國人的世紀(jì)宿愿。
仿佛是在歷史跌宕帷幕上匆匆畫成的簡筆素描。
它讓我們?nèi)ジ惺苤腥A民族的體溫、傷痛、脈動,然后昂起頭,無畏地前行于歷史的長河之中。這份“鄉(xiāng)愁”既像時間一樣亙古不息,又像空間一樣遼闊無垠,她根植于整個中國。
在我的字典里,“鄉(xiāng)愁”一直是個憂傷的,甚至浪漫的詞語,是一份屬于個人的幽情。而何大草先生的“鄉(xiāng)愁”這兩個字卻是那么磅礴那么沉重!那是屬于每個中國人內(nèi)心對歷史的一份無奈一份悲。
小說以馬家家尋找哥哥苗小橋而結(jié)束。她的一生被關(guān)于哥哥的往事牽絆和左右,因為她永不能忘記和苗小橋一起經(jīng)歷的少年時代。他才氣逼人,卻在一次大賽上為了讓妹妹得獎而錯失機會,文革時期為了幫馬院長挨打得了腦震蕩后遺癥。他是馬家家在蒼茫人世中的唯一寄托,卻永遠(yuǎn)地消失在秦嶺的山谷中。馬家家卻認(rèn)為哥哥并沒有真的死去,她怕哥哥一個人孤零零地活著。其實哥哥的孤獨,也正是她的孤獨。
還是灰蒙蒙的封面,一縷煙霧繚繞,內(nèi)心像是被蒙上了一層宣紙,不想看清這一觸即發(fā)的悲傷……
就像是書中的馬家家明明知道哥哥苗小喬的死亡還遠(yuǎn)眺青山不敢面對那無法承受的孤單,嘴角還有被淚水淹沒的一抹微笑……
汽車呼嘯駛過,留下囂張的痕跡,和著寂靜的暗夜一起涌動,遠(yuǎn)處間或零星的橘燈閃爍,在顛簸中記錄些散落文字,徒增悵惘在心頭,這一夜終究又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