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有感——擔(dān)當(dāng)
《平凡的世界》有感——擔(dān)當(dāng)
年近不惑,總感覺很多事情都差不多看破,但沒想到,竟被被明知道是虛構(gòu)的小說感動的一塌糊涂。
《平凡的世界》,真的很平凡,所有的主人公都是最下層的農(nóng)民、市井,講的都是家長里短的瑣事,但讀著讀著,你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世界,也是你所在的世界,里面有好多的共通和共鳴,在這樣平凡的故事里,深深的蘊含著很多人性的光輝,不耀眼,但恰恰好。
比如,擔(dān)當(dāng)。
少安是孫玉厚的大兒子,13歲那年,因家貧不能到縣城里上初中,他沒有埋怨,但央求父親,讓他去考一下,以全縣第三名的成績回家務(wù)農(nóng),因為他知道,他是家里的頂梁柱,下面還有弟弟妹妹,他沒有抱怨的理由,但這個第三名,也恰如其分的襯托起他一輩子的自尊和自信,無論是農(nóng)民,還是開磚廠,他都能挺起自己的脊梁骨,因為他能擔(dān)當(dāng)。
少平是老二,天天的“非洲”標(biāo)準(zhǔn)沒有泯滅他的自尊和自信。除了物質(zhì)的貧困,他的好學(xué),他的熱情,他的友好,無一例外的不讓人喜歡,特別是,對于傷害過他的人——侯玉英和郝,他的以德報怨,對于建筑工地的小妹妹,他的英雄般的舉動,那種發(fā)自心底的,直接的,純粹的想法,不得不讓我們感到敬佩和感動,就像侯玉英父親被震撼了一樣,這樣的男子漢的坦蕩蕩,散發(fā)出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不但使得別人尊重他,從心底里,他也會自信的把自己的腰桿挺的直直的。就像在顧養(yǎng)民家里的聚餐一樣,沒有所謂的“攬工”和“大學(xué)生”之間的差距,這既是顧養(yǎng)民、田曉霞的感受,也是少平和金波的,這種和諧和平等,也直接的來源于少平、金波的率真和擔(dān)當(dāng)。
窮人的孩子早當(dāng)家。說完老大、老二,蘭花的擔(dān)當(dāng)也是一樣的。4歲的她就知道讓父親編一個小籃子去山上割草,想的不是去玩耍,而是去賺工分,高考前夕,害怕哥哥嫂子鬧意見,在拒絕了哥哥給的50元錢的情況下,為賺5角錢,作為一個姑娘家,會利用休息時間到建筑工地打小工, 這樣的情懷,怎能會不讓人從心里感動?
貧窮的家庭,缺少的是物質(zhì),但親情卻是那樣的濃,濃的都化不開!吃糠都斷頓的情況下,孫家自始至終堅持給奶奶烙白面饃。剛進家的媳婦心疼自己的男人,偷偷的拿出兩個來,被同樣心疼自己女人的男人第一次打,但這樣的矛盾,很快就被親情融化了,在共同的透明的一家人心里,還有什么說不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