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生讀后感: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
讀完了第二十一課《圓明園的毀滅》后,我的心里不禁冒起了團團怒火,也感到了無限的悲痛與惋惜。
圓明園是清代的大型皇家園林,占地面積達三百五十多公頃,經(jīng)過了乾隆、嘉慶等六代皇帝,共一百五十多年的時間才建成的。它規(guī)模宏偉,是中國園林藝術(shù)的頂峰作品,歷來具有“萬園之園”的美譽。但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侵入北京,闖進了圓明園,并開始了瘋狂的掠奪。之后,侵略者們?yōu)榱虽N毀罪證,放火焚毀了這萬園之園。圓明園就這樣化為了一片廢墟,現(xiàn)在已經(jīng)只剩下幾根殘缺不全的破柱了。
英國和法國的那些侵略者們,就是一些無惡不作的強盜,他們在中國的領(lǐng)土上模行霸道,胡作非為,逼迫政府簽下了一條條不平等條約,甚至還膽敢威脅清朝的皇帝。正如法國作家雨果所諷刺的那樣:“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著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边@指的就是那些野蠻又貪婪的侵略者啊,他們燒毀的是皇帝的逍遙宮和里面價值連城的寶物,更是將中華民族歷代能工巧匠們智慧與血汗的結(jié)晶毀于一旦!這幫可惡的強盜,用他們野蠻的行徑將圓明園這座文化寶庫化為灰燼,卻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等待他們的,必將是歷史的制裁!
可是,更令我感到悲痛的,是當(dāng)時清政府的腐敗與無能。侵略者們在中國大地上到處搶掠,為所欲為,可清政府卻不進行絲毫的反抗,而只是屈服于侵略者的魔爪之下,為那些不平等的條約一昧地割地賠款,任由他們將中國遼闊富饒的土地變得滿目瘡痍,任由他們把中國那些無價的瑰寶搶奪一空。中國的土地固然遼闊,資源固然遼闊,但倘若沒有防范和抵抗,那些寶物再富麗堂皇,再雍容華貴,也免不了要落入侵略者的魔爪之中;中華大地的領(lǐng)土再廣闊無垠,也免不了要被侵略者所踐踏。中國的人口雖然多,但那時他們有的僅僅是長矛短刀,怎敵得過外國侵略者的洋槍大炮?所以說,國家不富強,科技不發(fā)達,擁有再多的寶物又有什么用處?侵略者們燒毀了圓明園,但喚醒了千千萬萬個中國人的決心。正如毛主席所說,落后就要挨打。唯有國家的強盛,才有能力抵抗侵略者,并把他們趕出中國。
讀完了《圓明園的毀滅》,我感到憤怒與惋惜,更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勿忘國恥,振興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