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那段歲月那段愛》有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麻,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歸。這是一首寫母愛的詩,關(guān)于母愛的詩還有很多多,都是贊美母愛是多么的偉大。母愛是做兒女報答不了的。俗話說母親對子女十份心,子女對母親一份心。
這篇文章講的是 作者小時候和母親的點點滴滴,以及在母親去世后對母親的回憶。文章主要講的是作者童年時期家里的事情。
小時候家里六個孩子,我排老四,生于1954年。因為家里條件差,常常餓著肚子,如果遇到天災(zāi)就顆粒無收,只有吃國家的救濟糧。當(dāng)時安共分換糧,如果我們也去干活的話吃飯不成問題?墒歉改冈缭绲木妥屛覀兩蠈W(xué)。一定讓我們出人頭地,就這樣我們六個孩子靠著父母微薄的公分。
在學(xué)校吃飯交什么就吃什么,交多少就吃多少。從來都吃不飽, 記得有一次糧食吃完了,我實在是太餓了,當(dāng)時有一個同鄉(xiāng)問我怎么了?我說太餓了,當(dāng)時他拿了一個變了味的玉米面團子給我。我二話沒說拿起就吃,吃完以后在上課時我的肚子就疼了起來,只好回家了,到家以后母親給我做了一碗雜面湯,喝過之后躺在床上肚子就不疼了。但是好幾天緩不過來精氣神。
那時候,一年到頭我們每人連一雙布鞋都難以保證,只要有土路,我們就脫下鞋子拿在手上,赤腳走路,公社收購站的破鞋堆就是我們的免費鞋店,不管什么顏色,無論男鞋女鞋,只要穿的上就行。雖說不倫不類,但是勝于沒有鞋穿。
那時我們住在窯洞里,“吃不上,穿的破,住得擠,欠債多”。我母親絞盡腦汁,省吃儉用,費盡了心血,為了不餓家人,母親就上山挖可以吃的食物,母親每次都要自己先嘗,有幾次因野菜而中毒,萬幸的是中毒不深,經(jīng)搶救后脫險。
在我的記憶里,從來沒有看到過我的母親倒過剩飯剩菜,夏天的剩飯剩菜酸了,母親就放些堿,熱一熱,照樣吃。
現(xiàn)在長大了,工作了,母親也因為我們而死去,我為了對母親的歉意,帶著父親去北京玩,帶他去了很多地方。只有怎樣,我心里才有一點點的寬恕。
這篇文章,作者回憶往事,表達(dá)了母親對子女的愛,以及母親對子女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