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獄一定在身后—《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讀后感
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獄一定在身后—《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讀后感
初看到這本書是在一老友的朋友圈,當時沒什么書看,就想著看看!封面的“生命之殘酷,在于其短暫,生命之可貴,亦也在于其短暫”初看時覺得有點矯情,當時并不知道作者是干什么的,這本書到底寫的為什么,還以為就是小說或者散文集,對作者的經(jīng)歷一無所知,當時就算是盲目的買來看看!
讀完此書,幾度哽咽,幾度合上書陷入深深的思考,幾度叫好!作者程浩,XX年8月21日走完了自己20歲的一生,從93年出生,醫(yī)生就斷定他不會活到5歲,可能就是因為自己大限將至,才能用心的活著或者用力的活著,當然作者也坦然,也埋怨過命運的不公,也揮霍過自己僅有的生命,我想這是人不可避免的對命運安排的反應(yīng)吧!當我們遇到挫折時,首先都會埋怨下客觀的原因,當然智者或者勇者會在困境中重新站立起來吧!就像作者言道“我想說的,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隨口拿來夸耀的事跡,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很久沒有寫文字的沖動,看完此書有種寫的欲望,想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雖然笨拙的文筆不能完全表述自己對作者的崇敬之情,我想寫下來總比空想要好些吧!此書沒有什么故事主線,只是把作者對生命,夢想,愛情,自我的理解和認識的一些小文收集成冊。
作者對所謂勵志的認識,讓我佩服,”從小到大,我最討厭別人給我貼什么“身殘志堅”、“自強不息”這樣的狗屁標簽?此剖潜頁P,實則是歧視;钪,是每個人的希望,活著好,是每個人的欲望“。是的,好好的活著是我們每個人的欲望,只是我們經(jīng)常有這個欲望,卻不知道如何才是好好的活著,這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我想只要是每一天你過的開心,幸福,有收獲,那就是好好活著的表現(xiàn)吧!
我想作者之所以這么用心的生活,可能是因為自己知道生命的盡頭隨時就會來臨。我經(jīng)常想,我如果知道自己的大限是多久,那我會如何的生活?會不會像這樣的浪費生命,活的如此沒有質(zhì)量?所以知道美好的東西失去時,我們才會加倍的挽留和珍惜。
對待愛情,躺在病榻上的人也是那么渴望,那么強烈,是的,愛,是本能,因為愛,我們才會付出,因為愛,我們才會覺得付出是幸福的。愛是兩個人之間的付出,我可以為你走出99步,但最后那一步是需要你邁出的。就在我寫這篇讀后感時,一友人告訴我,他分手了,就這個小故事與他分享吧!
作者為了更好的活著,采取了他自己認為最有質(zhì)量的活著,那就是看書,每天的閱讀量達10余萬字,就像他自己說到”雖然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讀書,但是,我覺得這是認真生活的表達方式“。是的,這不是矯情,也不是炒作,只是自己能想到的認真活著唯一能做的事情。生命的長度我們無法掌握,但寬度我們卻能把握。
曾經(jīng)也思考過一個人活著到底有什么意義?傆X得這有點矯情,就好像徐三多說的,好好活就是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反之也亦然。當隨著年紀增長,這個命題時不時迸發(fā)出來,我們到底為什么活著?如何更好的活著?就像作者說到的,也許我們無法明白“活著”的意義,但是我們已經(jīng)為“活著”付出了太大的代價,對夢想也是如此,我們能做的,僅僅是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絕不能回頭。人們的堅持,往往不是因為相信未來,而是因為我們不想背叛過去。
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獄一定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