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有感
《三國演義》是明朝羅貫中寫的一篇長篇小說。它講述了當(dāng)時皇帝無能,各路英雄討伐紛爭,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不乏有值得令人去品味,去崇拜的人物。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三國中的幾個重要人物。
我最崇拜的人是諸葛亮,因為他既是一個足智多謀的軍事家,又是一個能言善辯的辯論家,還是一個算透了人心的“心理學(xué)專家”。說他是軍事家,在創(chuàng)建蜀國的道路上,大大小小的戰(zhàn)役幾乎都是由他來出謀劃策。說他是辯論家,他在東吳舌戰(zhàn)群儒,一大群東吳自稱有謀有略的謀士被他說了個目瞪口呆,并落了個“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钡淖锩?酌髁R死王朗,他硬是用話就把王朗給殺了。說他是一個“心理學(xué)專家”,草船借箭,空城計,在劉備去東吳時為他寫的三個錦囊,三氣周瑜……都把諸葛亮算人心的準(zhǔn)確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就說臥龍吊喪這件事吧,周瑜被諸葛亮氣死后,諸葛亮來東吳吊唁周瑜,哭的悲悲切切。很多東吳的將領(lǐng)都認為是諸葛亮害死了周瑜,但一見諸葛亮哭得那么悲切,就不在認為是諸葛亮氣死了周瑜,而是周瑜心胸太狹窄了。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諸葛亮對于我來說不像是一個神機妙算的人,他更像一位神,一位神人。
再來說說關(guān)羽,關(guān)羽給我的最大印象就是忠義,武功高。說他忠義,關(guān)羽在劉備戰(zhàn)事失利時被逼上了黃土山,曹操給他那么好的條件他都不降。說他武功高,他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guān),斬六將。后來敵人一聽說有一紅面鳳眼,五綹長髯,胯下騎一匹赤兔馬,手中使一桿冷艷鋸的將領(lǐng)帶一支軍前來挑戰(zhàn),無不聞風(fēng)喪膽。關(guān)羽真不愧為“戰(zhàn)神”!只可惜“戰(zhàn)神”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關(guān)羽在麥城的時候,英勇的“戰(zhàn)神”最終因為彈盡糧絕而戰(zhàn)死了。
性格鮮明的人物,自然少不了張飛。他性格的剛烈與豪放,令人拍手叫絕。張飛怒鞭督郵,這都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墓适隆K涔Ω邚,智謀卻很少。連關(guān)羽都在曹操面前贊揚他說:“吾弟張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碑(dāng)孔明在博望坡第一次用兵時,孔明派遣張飛,張飛不信孔明,事后卻對孔明佩服得五體投地。還有那長坂坡前震雷般的一聲怒吼,至今還令我記憶猶新。這一聲吼,就吼死了夏侯杰,吼退了曹操的五萬大軍。?墒菑堬w卻栽在了他的剛烈上面,有一次他打了兩個軍士后,那兩個無恥小人就在半夜里把張飛殺了?蓱z一代猛將張飛,卻死在了小人手里。
身長八尺,雙手過膝,雙耳垂肩,面如冠玉。一提到這些詞語,我們就自然會想起劉備。劉備給我的最大印象就是仁慈,禮賢下士。當(dāng)時劉備因為曹操大軍逼迫,聽了諸葛亮的建議,棄了樊城與新野,讓樊城與新野的人民自選,要么留下,要么跟劉備走。當(dāng)時是“兩縣之民,齊聲大呼曰:‘我等雖死,亦愿隨使君!’即日號泣而行。”兩縣的人民都愿跟劉備走,就是因為劉備仁慈。三顧茅廬,這是三國中幾個經(jīng)典的故事之一。劉備去了三次諸葛亮的茅廬,態(tài)度還特別誠懇,才把諸葛亮請出山。我估計如果換了張飛,他早一刀把諸葛亮砍了。自從劉備把諸葛亮請出山后,劉備的事業(yè)才蒸蒸日上,最終建立了蜀國。而這一切都得歸功于劉備的仁德與禮賢下士。
在京劇中,如果一個人的臉上白色多,那么那個人飾演的肯定是一個比較陰險的人。而如果遇上了里面有曹操的京劇,曹操的臉一定是全場最白的一個。因為曹操十分陰險,狡詐與歹毒。當(dāng)時天子寫密帶詔書給董承,讓他想辦法把曹操給殺了。董承聯(lián)和吉平、王子服等六人,想害曹操。結(jié)果被曹操知道了,下場都很慘。王子服等四人盡皆被斬首。董承一家老小良賤包括董承都被曹操殺了。吉平被抓以后被用了刑,后來曹操想當(dāng)著眾人的面給吉平用刑時,吉平已經(jīng)“身上無容刑之處了”。曹操還教人“截去其九指(因為吉平之前已經(jīng)咬了一個指頭),再割其舌!弊詈蠹阶搽A而死。吉平死后曹操還命人分割他的尸體。董卓的妹妹董貴妃也處死了,當(dāng)時她還懷著五個月的身孕那!為了懲罰刺殺他的人,曹操曾經(jīng)殺死七百余人,以至于“城中官民見者無不淚下!辈懿偈莻多陰險的人那!可是不能不說曹操又是個有能力的人。他以七萬兵馬對袁紹七十萬之眾,卻能擊敗袁紹。連劉備第一次見到諸葛亮?xí)r,諸葛亮都稱贊曹操有謀。許劭評價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因為曹操的多疑、奸詐使他遭遇了赤壁之戰(zhàn)的大敗。曹操惶惶如喪家之犬。還有在與馬超交戰(zhàn)時,被馬家人追的割須棄袍,差點就死了。染病時害怕華佗謀害他,不肯醫(yī)治,加上憂慮吳蜀之事而壽終就寢,終年66歲。曹操死后曹丕無能,魏國怎么辦呢?答案很簡單,就像蜀國一樣,曹丕身邊也有個孔明似的能人——司馬懿。不過他跟孔明可不一樣,他居心叵測。俗話說“一個英雄身邊必定有個大陰謀家”。他在曹操在世時不露聲色。幫曹操治理魏國小心翼翼,一點點把大權(quán)攬在自己手中,等曹操去世后,開始自己的野心計劃,吞吳伐蜀,最后三分天下歸于司馬炎之手。
這么多有勇有謀的三國人物,指揮起戰(zhàn)役來又有怎樣的一番精彩呢?三國中有兩大戰(zhàn)役,這兩大戰(zhàn)役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第一大戰(zhàn)役是官渡之戰(zhàn)。這一戰(zhàn),曹操只有七萬人馬,而袁紹卻有曹操十倍以上的人馬,并且配有弓、弩、大弩(一種重型武器,上裝石柱,攻擊時將石柱射出,傷害極大。)。說得夸張點,曹軍出門都得頂著盾牌,不然亂箭就射死你。況且袁紹還磊土山,讓弓箭手站在上面往曹營里射箭。就算頂著盾牌也不很有用,大弩“轟”的一聲,一個大石柱子砸出去,也要砸死人。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曹操是怎么勝利的呢?主要有三點要素,第一點:曹操采用了劉曄的建議,造出投石機來對付袁紹的弓箭手,弓箭手死傷無數(shù)。第二點:曹操為了防御袁紹的“地道戰(zhàn)”,在營寨旁邊挖了一圈深溝,讓袁紹的地道計劃泡了湯。第三點:曹操在幾乎彈盡糧絕的時候做出了決定性的一步。他選了三百精兵,不帶武器,喬裝打扮,兵貴神速地前往袁紹的存糧地點,放火燒了袁紹的糧草,是袁紹軍心大亂。再乘勝追擊,最終打敗了袁紹。這是三國演義中,也是歷史上,為數(shù)不多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之一。
如果說官渡之戰(zhàn)是武力大戰(zhàn),那么三國中的第二大戰(zhàn)役——赤壁之戰(zhàn)就是計謀大戰(zhàn)。曹操破了袁氏家族,蔡夫人又領(lǐng)劉琮投降了曹操,曹操的兵力加起來一共有八十三萬大軍。曹操想侵略孫權(quán),孫劉兩家聯(lián)合起來破曹,就有了赤壁之戰(zhàn)。大戰(zhàn)先從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開始,然后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蔣干本想勸降周瑜,卻中了反間計,殺了蔡瑁、張允;孔明草船借箭;黃蓋受刑;闞澤獻詐降書;龐統(tǒng)獻連環(huán)計;孔明借東風(fēng);火燒曹操。打敗曹操的過程中用了許多計謀。如周瑜給蔣干使得是反間計,使曹操殺了得力的水軍大將蔡瑁張允。黃蓋受刑闞澤獻詐降書,龐統(tǒng)獻連環(huán)計?酌鹘钖|風(fēng)火燒曹操。整個過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真是一場計謀大戰(zhàn)!
長篇小說《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的一部書,也是千古流傳的一部巨著。他與《紅樓夢》、《西游記》、《水滸傳》并稱中國四大名著。羅貫中對人物的刻畫,對事態(tài)的描寫,對人物心態(tài)的表現(xiàn)都栩栩如生,令人百讀不厭。它是一部讓人回味無窮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