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西游記》
很小的時候,我就喜歡看電視劇《西游記》,那時候有些語言聽不懂,但演員的上天入地深深地吸引了我,一遍,兩遍,三遍……總是看不夠。
小學三年級,媽媽給我買了本青少年版的《西游記》,我廢寢忘食地讀著,還不時想起電視劇的精彩鏡頭。
五年級的時候,我用稿費買了一套中學版(文言文)的“四大名著”,除了《紅樓夢》,我最愛看的就是《西游記》了。這本《西游記》五十六萬七千個字,雖不是純原版,卻盡是白話文,又沒有注解,有些字我都還不認識,去年暑假我瀏覽了一遍?赐旰蟪饲楣(jié)我只記得:“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薄盁熛汲U找,祥瑞每蒸熏。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其它記住的就不多了。
這幾天,忽然又有了興致,我重又捧起了《西游記》。俗話說:“開卷有益!贝_實不假。第一回《靈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的第二段,以前沒有仔細閱讀看過,這會子我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著,越讀越有滋味:
天地之間,十二萬九千五百年是一元,一元又有十二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生肖除動物名),每會一萬八百年。若將一日分為十二個時辰:“子時得陽氣而丑時雞鳴;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辰時食而巳則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則西蹉;申時晡而日落酉;戌黃昏而人定亥!笔澜鐒倓傂纬芍畷r為亥會,五千四百年后是亥會中時,世界是一片黑暗,混沌一團。又過了五千四百年,亥會結束了,到了下一元,又到了子會,世間慢慢亮起來。邵康節(jié)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到此天始有根。又過了五千四百年,在子會中時世間輕清物逐漸上升,并有了日、月、星、辰。日月星辰,就是四象。所以說天開于子會。又經五千四百年,子會結束,丑會開始了,重物逐漸堅實!兑住吩唬骸按笤涨!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睆哪菚r起,地才開始凝結。又過了五千四百年,丑會中時,重濁五向下凝聚,形成了水、火、山、石、土,水火山石土。也就是五形。所以說地辟于丑。又經過五千四百年,丑會結束,寅會開始,成了世間萬物。歷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敝链,天清地爽,陰陽交合。所以說丑會終而寅會之初,發(fā)生萬物。又過了五千四百年,寅會中時,形成了人、獸、禽、就是天地人(天上的禽、地上的獸和人),此時三才定位,所以說人生于寅。
細細品味,我耳畔仿佛清楚地聽到了混沌的空洞、開天辟地的巨響、充滿生氣的繁華……原來是那么有趣!
我終于理解了點兒讀書的意義:文學書(除了生字),很少有看得懂、看不懂之分,只要去讀,去想,就會有自己的理解,哪怕是錯的,它會在你的腦海中有些印象,那么閑來無事時細細品味思索,必有所得。
再讀《西游記》,我又有了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