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自傳讀后感
這的確是一本“教育人”的書籍。書中教育人的方式有很多,有作為工作戰(zhàn)友的激勵;有作為教學同仁的寬容;有作為管理層面的嚴格;有作為家庭親情的關愛……
記得李開復先生在剛剛來到中國成立“微軟研究院”,準備招聘人才的時候,有一位大學的高材生覺得自己有實力到這里來工作,并向李開復先生透露,自己愿意將自己目前研究的成果和人員一并帶過來。李開復先生說:“這樣的人才我們是絕對不能使用的。”這是多么重要的為人之道!
還有一個學生同樣沒有輸在“硬件”上,而是輸在了“軟件”上。他在參加李開復先生主持的googol考試中幾乎是滿分,但是面試時在答錯了一個問題后竟然惱羞成怒地說:“你以為你很厲害嗎?我來出個題給你試試!”這樣的不謙虛,很難讓大家相信他以后可以和團隊愉快合作。
書中讓我最為感動的不僅僅是李開復本人和他的團隊,還有一位是李開復在大學時的老師——瑞迪教授,每次李開復需要支持的時候都得到了大師的支持,無論是李開復是在學術研究上遇到問題;科研經費上遇到問題;畢業(yè)工作產生困惑;跳槽進入其他行業(yè)產生想法……泰迪教授都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李開復,這也讓李開復堅定了“心隨我愿”的不懈追求的人生路程。
李開復先生作為一個技術人員、科學家,但是仍然在管理、銷售等方面同樣取得非凡的成就。在對于一個年僅六十的老技術人員的管理上,他在求助于相關專業(yè)的人士之后,改變了對他的管理,然后就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這對于我,一個學校的管理者來說也是非常重要,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在我后來看到的文字中,仍然有許多讓我產生了很多很多的想法。有一位中國高材生和李開復先生交流“成功”的話題時提出了:“成功就是管人”的觀點。他的想法折射出所有的人都是按照同一個模式發(fā)展,在衡量個人成功的時候采取的也是單一的標準,學?闯煽,進入社會看名利。歸根結底這是中國學生在價值取向上的迷茫。而他們在多元社會中各種價值觀的沖擊下逐漸喪失了獨立的判斷力,并背離了正確的價值觀。這些學生盲目地追隨某種社會風氣,并被名利的誘惑蒙蔽了自己的內心。
李開復先生在最后的一篇名為“世界因你而不同”的章節(jié)里告訴我們這樣幾句值得終身銘記、反復回味的話語:
是否可以能有一天,校長引以為豪的是該校聘用的那些學識淵博、聲名卓著的大師,而非華麗的教學樓,校長激情暢談的是無私的教育理想,而非大而無當的校園?
最富有的人不是擁有最多的人,而是需求最少的人。
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后從中學習,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卻發(fā)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
最后一句,也是本書的最后一句:成功沒有絕對的意義,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并把最好的你呈現出來!
我也要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