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寒夜讀后感
“難道我就應該這樣爭吵、痛苦地過完我這一輩子?。他們把寂寞留給我一個人,難道我就這樣枯死了么?”可是當有一條路可以選擇的時候,“樹生”即興奮又痛苦,而且還有一種惶惑的感覺,她仿佛站在十字路口,打不定主意要往什么地方去。她反復的說,我不走,要走大家一起走。”雖然她的決定并沒有給她帶來快樂! 〉悄赣H的話永遠是那么刺耳“只要你(宣)肯答應我,只要不再看到那個女人(樹生)我什么苦都可以吃,什么日子我都能過得去了!”“這種生活究竟給我?guī)砹耸裁茨?我得到什么滿足么?”她找不到一個明確的答復,掙扎了許久,才找到一條出路“沒有!無論精神上,物質上,我都沒有得到一點滿足”“生命就這樣平平淡淡一點一滴地消耗。“樹生”的忍耐到了最高限度了。她并沒有犯罪,為什么應該接受懲罰?這里不就是使生命憔悴的監(jiān)牢?她應該飛,必須飛,趁她還有翅膀的時候。她要先救出自己。”
“樹生”最后選擇了離開。小說中最精彩的部分是樹生寫給“宣”最后的一封長信,信中完全徹底的表達了“樹生”多年來沒有表達的一切,以及道盡她最終的選擇的理由。她的痛苦可想而知! ‰m然她離開家但是她依然按月寄給“宣”生活費用,囑咐“宣”及時看病。而且最終回來,當?shù)弥?ldquo;宣”的離世,兒子的不明下落時,她覺得這個世界實在是太冷了,她需要溫暖。而在此之前她并沒有以實際行動背叛“宣”以及她的家庭! ‘斠磺屑磳⒔Y束的時候,縈繞于腦海的三個主人公清晰的站在面前。我懷著一腔的悲憤看著歷史中那些小人物的命運,我因此看到我生長在這個時代是多么值得慶幸。但是我依然感到了很深的寒冷,甚至是浸骨的冷。直至周身顫抖,和文字一起!
小說的寫法上并沒有什么值得推崇的,是慣常的敘述風格。但是一直伴隨我的卻是《紅樓夢》中和汪樹生一樣結局的林黛玉的影子,他們幾乎同樣都是耗盡心血才得以獲得解脫。我再想巴金老人在塑造“汪樹生”這個形象的時候腦海里是不是有著林黛玉的影子呢?不得而知! ∥矣么笃奈淖謹⑹鲞@個家庭的矛盾,而忽略社會生活中他們的角色。因為家庭是一個港灣,可惜風雨飄搖的世界里小小的港灣同樣不能躲避風浪的侵襲。這就是我對于巴金老人的長篇小說《寒夜》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