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月牙兒讀后感
畢業(yè)后她只能自己掙飯吃了,她懷著希望四處奔波,然而沒有事情給她做。“我的心就好像在月光下的蝙蝠,雖然是在光的下面,可是自己是黑的”,她沒有了任何希望,可是她要活著,終于她認識到“羞恥不是我造出來的”,殘酷的現(xiàn)實已把她純凈的心靈無情地涂上了污點,竟致使她在黑暗中看到那“月牙是清亮而溫柔的,它把一些軟光輕輕送到柳枝上”,并感到“這個月牙是希望的開始”,于是善良、單純和美好的希望使她陷入了愛的迷夢,她從“他的笑”“他的頭發(fā)”上看到了那也在微笑的月牙,使她忘了自己、沒了自己,而當月牙兒忽然被云遮住時,她也失去了自己,她的精神即將崩潰了,然而此時的她還善良,還有同情心,直到為了別人,她又沒飯吃了。
“我早知道我沒希望,一點云便能把月牙遮住,我的將來是黑暗”。果然,為了活著,她曾努力找事做,可最終殘酷的現(xiàn)實使她徹底絕望了,尤其是她還得養(yǎng)活已完全失去了掙錢能力的媽。媽的失而又歸無疑給她的心靈以更沉重的打擊,她從媽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將來,“我至好不過將變成她那樣,賣了一輩子肉剩下的是一些白頭發(fā)和抽皺的黑皮”,是無情的現(xiàn)實使她“不愿為誰負著什么道德責任”而墮落下去,就這樣一個曾經(jīng)純潔善良、正直倔強的女性失去了自己,然而不幸的命運也使她對這個地獄般的世界有了清醒的認識,“我所做的并不是我自己的過錯”,這是對自己行為的最好詮釋,更是對黑暗社會的無情揭露。
然而更為耐人尋味的是文章的結(jié)尾,正當她打算嫁人不再繼續(xù)墮落時卻被送到了監(jiān)獄里。此時在心靈經(jīng)歷了長期的摧殘后,她深刻地認識到“獄里是個好地方,世界比這并強不了許多”,于是她甘愿在此了結(jié)一生,也就是在這種心境下她又看見了她的好朋友——月牙兒。
縱觀全篇可知,女主人公有文化,有個性,善良正直,聰敏倔強,不遺余力地執(zhí)著著飄渺的希望,她本該有著美好的一切,然而最終她還是被黑暗的社會吞噬了。
總之,全文“我”與月牙兒形影相吊,構(gòu)成了小說中的景與情,使作品具有詩一般的意境和低回婉轉(zhuǎn)的抒情性。首先用月牙兒為題象征女主人公那只能亮那么一小會兒而黑暗是無限的生命,而作品前半部分月牙的頻繁出現(xiàn)暗示著主人公雖屢遭不幸的打擊,但其生命還有希望存在,盡管那希望渺茫的象月牙的微光;而后半部分月牙的不再出現(xiàn)卻暗示了主人公已被黑暗的社會吞沒了。至此,中國文壇乃至世界文學(xué)長廊中一個不朽的藝術(shù)形象便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