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后感3篇
傅雷家書是一本我們應該去看的書,下面小編整理了《傅雷家書》讀后感600字,歡迎閱讀!
《傅雷家書》讀后感600字一
終于,我用了一個月的零碎時間看完了這本《傅雷家書》,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當要回頭寫讀后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可能損害這部經典之作.所以,在這里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了解了什么是細致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yǎng),甚至于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致、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和作風.如果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yǎng)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tài)度和作風.但絕不僅限于此,還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fā)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fā).
當然,我不認為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yǎng)讀物”或者“教子篇”,對于像我這樣并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書中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于做人、修養(yǎng)以及學問的關系實為一體的思想.
《傅雷家書》讀后感600字二
《傅雷家書》中包含著傅雷的各種愛,包括對祖國濃濃的愛和對兒子深厚的愛。
所有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疑問.傅雷用個人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zhèn)洹⑷烁褡吭降乃囆g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疑問,全部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意見.圈圈愛子之心,溢于言表.《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讀了《傅雷家書》之后,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yè)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能不能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辦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能不能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辦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yǎng).從家信的話語中瞅出傅雷是一位對個人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個人的味道, 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yǎng)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范,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yǎng)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后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由于寫下的一切文字全部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便到哪里.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并且是他敢于剖析個人,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便是傅雷個人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后反復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便是凡事多從"為啥"的角度思考疑問,從而瞅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瞅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yǎng)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yǎng)的兩個孩子,全部很有成便.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弗蘭西斯.培根曾說:"人類的命運,操縱在個人的手里."我們全部渴望成功,期望做一番大事業(yè),這便需要智慧的指引.那么,便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給我說您全部邁向成功的辦法和技巧,幫助您打開財富的智慧之門,開創(chuàng)您輝煌的人生。
《傅雷家書》讀后感600字三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yǎng)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guī)律.人的生命總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業(yè)卻永遠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xù)自己的生命,也延續(xù)與發(fā)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的盡的一項神圣的義務與責任.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yǎng)料.同時也可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tài)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么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zhàn)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里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缺在其中顯出了他不變的本色.
優(yōu)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