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xué)少女讀后感
前天用一天的時間讀完了《孤獨六講》這本書。之所以用短短一天時間讀完,是因為這本書真的很好,所以一氣呵成讀完了。讀完這本書以后,我感覺自己既定的生活和思維破碎成了一片一片,為了把這些破碎的東西再重新組裝起來,于是我昨天坐公車兜了一天風(fēng),坐在車上的時候想了很多很多……于是也就誕生了這篇日志。
這本書如果概括點說,它闡述的情欲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我粗淺的理解是一種超然世外的獨立吧。
把自己不混同與這個世界,不隨波逐流,很獨立、很個性的東西。
正是因為他的獨立和個性,又很成熟完善,所以讀起來非常的美,像詩一樣的美。
我被這美深深地觸動了。
然而讀完了這本書,我卻有種很矛盾的感覺,這不是書的矛盾,而是我自身的矛盾。
昨天在車上想了一天,我想之所以我會矛盾,或許是因為這本書里的思想是非主流的東西,而我一直是很傳統(tǒng)的主流文化的思想,被沖擊過后,在震撼之余會感到無所適從。
那么為什么我會說這本書里的思想是非主流的東西?而這個矛盾又矛盾在了哪里?我現(xiàn)在把它提出來,并闡述我的一些見解,希望能有星友回我帖子,一起探討下。
當(dāng)我看到竹林七賢那么有才能,卻隱居山林,甚至為主流社會所不容,遭人迫害,當(dāng)我看到秋瑾被砍頭后,她的血甚至救不了一個得肺癆的孩子。
在震撼和仰慕之余,我不由會想如果是我,我會怎么做?我能不能做得那么純粹?還有如果我能做得那么純粹,那么讓我做得純粹的度在哪里?如果我做不了那么純粹,又意味著什么?
我想這個答案大多數(shù)人都無法給出。
現(xiàn)在的社會更加的務(wù)實,多數(shù)人不會去那么純粹的生存,他們是主流,他們更傾向于去學(xué)習(xí)為人處世之道,積極進取之才,以便于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更好的融入社會。
而個性的、超然于世外的東西被作為非主流的東西,在這個務(wù)實的社會中要么被社會所不容,要么就因曲高和寡而孤獨。
那么是不是非主流就是不該提倡的?我想也不是,正因為他的純粹和個性,所以他能接觸到主流文化所接觸不到的一些東西,當(dāng)他上升到一定高度,完善到一定程度時,他就足以震撼所有人。
所以主流與非主流都是不可或缺的,兩者缺一不可。
我不由又想起了馬哲,它確實是很了不起的哲學(xué)。
我想它之所以了不起或許在于它把一切哲學(xué)又抽出了更為一般和概括的東西,而且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但我不由又產(chǎn)生了疑問,會不會因為這個更概括和一般而使他喪失了個性,取得精華、去的糟粕又是否準(zhǔn)確?我希望有星友推薦好書,回答我的這個疑問。
這是我從《孤獨六講》中學(xué)會的獨立和質(zhì)疑使我提出了這個問題。
《孤獨六講》確實是一本好書,謝謝作者蔣勛讓我看到如此精彩的一個思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