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讀后感
李清照的語言清新樸素,流露出的是她豐富而細膩的情感,如彌漫在身邊的檀香,融于生活中的每個角落,敘盡了人之常情,又如蜿蜒的溪水,清雅而悠然,令人回味其中,又欲追溯其源。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一剪梅》讀后感,希望您喜歡!
《一剪梅》讀后感篇一
李清照風韻脫俗的東方女性美.具有張揚的個性、心系國家的憂慮之情.無不能感染著當代思想和感情跳躍浮動的我們.
宋朝女詞人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出生在“家家泉水,戶戶垂揚”的齊魯文化發(fā)源地名城濟南,文化氣氛相當濃厚.父親---李格非是思想開明的名士.母親----王拱辰的孫女,善于作文,有很高的文學素養(yǎng).
她具有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能力.她運用淺淡自然的語言創(chuàng)造出清新自然、音韻流轉(zhuǎn)、聲調(diào)和諧的千古名篇,正是“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坦率的胸懷,不羈的思想性格使她敢于直言不諱,無所顧忌地寫出一些封建社會婦女不敢啟齒的率真詞章.作為女性,愛情追求是李清照藝術創(chuàng)作的直接動力.她在詞中通過愛情這一主題執(zhí)著地描繪一種獨立的人格.
我國古代詩史上杰出的詩人很多,而女詩人卻屈指可數(shù).她之所以成為以為成就突出的女詞人,無視封建傳統(tǒng)禮教便是其中重要原因.作為一名杰出的女詞人,她沒有把自己完全封閉在閨房之內(nèi),而是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美,玩賞風景,飲酒惜花,逞露才華,寫詩作詞.像男子一樣抒發(fā)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例如:《如夢令》以優(yōu)美的韻調(diào),寫她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和思想,顯示青睿的活力,揭示她熱愛生活、珍惜青春的內(nèi)心世界,表現(xiàn)出爽朗的性格.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念奴嬌》一詞中,應運而生的日?谡Z就很多:“種種惱人天氣”、“不許愁人不起”她正是善以典故,代字傳情達意,高雅而含蓄.而且她善于運用通俗的語言,能以俗為雅,鋪成極其工巧細膩的畫面.委婉深細而又意境高遠.讀來明白如話,看似尋常其實頗具功力.還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敏感來捕捉心中的感受.傾入筆端,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在文學史上散發(fā)著不朽光彩.
在《一剪梅》中寫她的相思之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如果不是對愛情大膽熱烈的追求,怎會寫出如此“頗盡離別之意”的詞來呢?在她的詞中,有的是對丈夫真摯、專一的愛情,絕無封建文人那種矯揉造作的情調(diào).
讓我感受到一代女詞人因國破、家亡而帶來的生活變遷、層層煩惱.透過字里行間,看到的是一個封建社會的弱女子追求幸福、追求愛情的過程,從中也見證了歷史車輪的印轍.李清照的一生打上了那個時代特有的烙印.盡管其家世顯赫、身份特殊,但也避免不了那個時代女性的悲劇。
《一剪梅》讀后感篇二
這首詞我們太熟悉了,因為它已經(jīng)被現(xiàn)代人譜成流行歌曲,到處傳唱。你看李清照寫的,她說,老公啊,外面的荷花已經(jīng)調(diào)謝了,有了秋天的涼意,可是屋里夏天鋪的竹席我都還沒有換。一直想你,連換玉簟這事都忘記了。秋天,寂寥啊,我的心何嘗不是秋天呢?我“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我想你,從春到秋,無法排解。干脆換上輕便的休閑裝,獨自一人,劃船散心去、解悶去?墒牵夷挠行挠斡[啊。只是不停地抬頭看天,看云,有沒有你的信寄來啊?天上一字飛行的大雁啊,是否帶回你的書信?我們快要團聚了,因為我看到月亮都圓了,月光灑滿西樓。
落花自己在那里零落,水自己在那里流淌。你就不擔心我這朵花飄零么?我想念你,也希望你和我一樣地想念我。只要不能團圓,我想我這種相思之情就沒有辦法消除。老公啊,你知道嗎,我對你的思念,無時無刻不在,皺著的眉頭剛剛舒展開,那刻骨的思念又悄悄地爬上心頭。我揮之不去呀,無法排解呀,我無處可逃了,你知道嗎?
寫得真好,太好了。最棒的情書。很多人喜歡聽周杰倫的《東風破》,我也喜歡一遍遍地聽:一盞離愁孤單佇立在窗口/ 我在門后假裝你人還沒走/ 舊地如重游月圓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燭火不忍苛責我/ 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 你走之后酒暖回憶思念瘦/ 水向東流時間怎么偷……歌詞寫得不錯,有點宋詞的味道,但就詞說詞,和李清照寫的這首“情書”相比,一下就比出了差距。從這首《一剪梅》的詞來看,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的感情是非常好的。兩個人感情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李清照一直沒有生孩子,趙明誠還是一如既往地愛她。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一個老婆不能生孩子,在宋代的法律中是可以休掉的。就說陸游吧,他肯定愛表妹唐婉了,可是兩個相愛的人還是分開了。為什么分開呢?她婆婆不同意,要他必須休掉,理由就是唐婉不能生孩子。宋朝的法律為男人休妻規(guī)定了七條(即所謂的“七出”),女人符合任何一條,男人都可以休掉,哪七條?“一無子,二淫逸,三不事舅姑,
四口舌,五盜竊,六妒忌,七惡疾。”不能生孩子,是頭一條。但是,趙明誠不但沒有休,還視為知音,相親相愛。
還有,他們愛好、志趣相投。趙明誠家后來倒霉、被罷官,連累到趙明誠也沒有官可做了,李清照毫無怨言地陪丈夫到山東青州隱居,這一隱就是十年!而這十年,他們切磋學問、共同讀書,反而在事業(yè)上獲得大豐收,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共同撰寫了考古巨著《金石錄》。這十年,也是李清照一生最安逸、最幸福的十年。她自號易安居士,就是為了效法陶淵明。他們的書房取名叫“歸來堂”。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有這么一個句子:“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兩個字,是夸張的說法,就是說房子是“蝸居”,空間小得只能勉強把膝蓋擠進去,即使住在這樣的陋室里,也一樣能心安,能隨遇而安。
可是,這位易安居士,后來在北宋滅亡、丈夫病故后,一路逃亡,漂泊,也沒法“易安”了
《一剪梅》讀后感篇三
收到出版社寄來的《一剪梅》已經(jīng)有兩三天了,因為前幾天忙著期末的事情,今天我才認真地拿起這本書來品讀,《一剪梅》這本書是由國家級團結出版社出版,好心情文友聯(lián)合書寫的一本精品之作。
我翻看著這本書的每一位作者的簡介,有各省市作家協(xié)會的、有政府機構的官員,也有一些報刊雜志編輯的,還有許多在網(wǎng)絡上有一定名氣和影響力的作家學者……,他們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深深地鼓舞了我,在這本書里我倒是最年輕的一個了,感覺自己還是有許多需要向前輩們學習的地方,也需要繼續(xù)努力。對于自己而言,從來覺得我只是文學的熱愛者,也許有一天會從事編輯、編劇或作家的行業(yè),但更多的是一種熱愛文學的心情。
我覺得愛文學,可以培養(yǎng)一個人的情操、改善一個人的習性、能夠讓人以一顆明銳的眼光,更深入地去挖掘生活中存在的點滴真理,并且從中得到快樂,我想,這便是讓我愛上它的理由。
首先,這本書第一次印入我眼瞼的是關振海老師的文集,他不僅是中國散文學會、香港世界華文作家聯(lián)合會,而且也是一名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他還有眾多的獲獎介紹。從他的作品《大美堯山》、《堯山大峽谷漂流》、《海上垂釣》等眾多風景類散文,可以看出關老師是一個熱愛生活,對于生活中的事物,是觀察的細膩的,品讀他的文字,仿佛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眼到詩處,我看到的是馨影伊人老師的眾多詩歌作品,她的文風柔和、文雅,刻畫詩句形象、貼切。一首詩,就是用最凝練的語言,來表達最讓人深刻的道理,寫詩歌,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一首詩,能否在最簡短的句子里,把你文章的大意,把你想要寄托的感情表達清楚,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詩歌簡短,是最容易寫完的,比起散文、小說的長篇大論來說,更節(jié)省了時間,也許詩歌也適合平時忙碌,又熱愛文學的人了。品讀馨影伊人老師的詩作,更有一種典雅女子在清燈下彈琴、嚼書的風韻。
平時我們在看一份報紙,我們總習慣看頭尾版面,看一本書,我們也會先看下頭尾,再翻翻中間。翻到末尾,我看到了曹云平老師的作品,他也是一名政府機構工作人員,曾今在《牧業(yè)導報》、《山西晚報》、《臨汾日報》等省市報紙、雜志發(fā)表多篇學術論文、散文和詩歌。從他的詩歌里,能讓讀者看到的是一種現(xiàn)實生活一些憂傷和困苦,很深入的把生活的畫面搬進了文字的這座小屋里,讓人倍感真實。
最后,談談我自己的創(chuàng)作作品,我寫得是我身邊的人,在我的人生中,影響我最深的人。一個是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爸爸;另一個是引導我走到文學上的一位恩師。一份是親情,一份是師生情。我用自己親身的經(jīng)歷,講述了爸爸的堅強和努力,只希望告訴所有的孩子,要學會感恩,學會愛那個永遠付出最多,得到最少的人——我們的爸爸和媽媽。也許孩子長大了,有羽翼想要飛翔到更廣闊的天際去,但我們永遠不要忘記他們一顆無私愛你們的心。寫我的老師,也是一種感恩,感恩我們的第二父母,因為有他們文化的熏陶,認真教導每一個學步的孩子,才會有我們成長的明天。愛在身邊,學會感恩,也是一種道德和修養(yǎng),是人性的一種良善。
觀書有感,我想說,每一個人都是自己人生劇本里的主角,每一個作家,都是這本書的講述者和評說人。作家都是通過觀察、通過親身體會或去感悟而去發(fā)現(xiàn)生活里一些未知的事物,或教育或感昭地寫一些身邊的人、事、物。每個人只有愛生活了,生活才能愛你,每個作家只有不偷懶,愛發(fā)現(xiàn)、愛尋找、愛記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你才能不斷寫得更好。只有透過物質(zhì)看本質(zhì),才能不斷提高深度和廣度,從而培養(yǎng)更明銳的眼光,更豁達的胸懷。
在這本書書中,還有許多優(yōu)秀的作者,我就不一一綴述了,拿起了這本書,我就有了此感想,一種想把它寫下來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