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讀后感
《做最好的自己》是李開復先生通過自己人生的經歷和事業(yè)成功的經驗寫給中國的青少年,幫助中國青少年實現成功指引方向。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做最好的自己讀后感,供大家參閱!
做最好的自己讀后感篇1
我在空閑的時候拿出新買的《做自己最好》這本書。
這本書講的是一對孿生兄弟因為逃難而失散,活潑的哥哥做了和尚,安靜的弟弟娶了妻子,生了兒女。
哥哥羨慕弟弟娶妻生子,弟弟羨慕哥哥岅依佛門。一天,兄弟倆在亭子里閑談時遇到山崩,躲進了一個山洞。半夜,哥哥怕弟弟著涼把僧衣給弟弟蓋上;清晨,弟弟把上衣給了哥哥。他們調換了身份,將錯就錯。
過了一段日子,他們發(fā)覺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快樂,這才知道,還是做自己最好。
人生常有這種情況,伴隨在你身邊的,偏偏是你忽視的東西;如此大部分得人迷失了自我。生活有苦有甜,關鍵是要懂得并享受生活,這樣你才能發(fā)現,做自己最好。
做最好的自己讀后感篇2
平時我是很少閱讀勵志類、成功類的書,因為覺得這些書會非常教條化,總是規(guī)定要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只有這樣才能成功,缺少個人自主性。如果單靠一兩本就輕易成功的話,那人就沒那么多煩惱了。偶然的機會我選擇閱讀這本書,顛覆我的以前對這類書籍的看法。
在生活中,有競爭也有合作。在學校生活中也不例外,有很多人會只顧競爭,一味的羨慕學習好的人,總想成為像那些人一樣優(yōu)秀的人,我讀書的時侯每天都羨慕好多人。他的得體談吐,他的干凈搭配,她溫暖又有趣,他和她細心珍惜。有時我會產生自己怎么一無是處的念頭,后來換了新環(huán)境,我模仿他們的談吐;叵胨麄兊拇钆,我嘗試變得有趣,盡量尊重每個人,我想成為自己曾羨慕的那些人,但誰又真正努力想過: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樣說過: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人應當充實得生活,因為意外的疾病或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以突然結束他的生命。 因此人:請做最好的自己。全書就圍繞著做好自己的中心思想展開。
書中用了近百個真實案例,來闡述如何運用“成功同心圓”法則選擇自己的價值觀,闡述如何運用自己的智慧,“選擇做一個融會中西的國際化人才”,最終說明“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這些案例當中,有李開復自己的成敗得失,也有如比爾·蓋茨一般顯赫人物的故事。這樣的實例故事令書本說教的意味大大減少,我看過后覺得內容很樸實,很多的內容是貼近生活和中國當代大學生的現狀的,其中不乏大學讀書、考研、出國等話題。和父母、同學老師的關系,學校社團和學習生活的處理,也包括當前經濟社會不良現象和形成人生觀價值觀最關鍵的大學時期學生對待這些丑惡與不公的方法,有現實操作性。另外此書的邏輯性很強,調理清晰,這一點非常適合中國讀者,因為中國的孩子就是看這樣風格的教科書長大的。沒有說教意味是我喜歡讀這本書的重要原因之一,原先以為這本書和其他勵志類的書沒什么不同, 然而這本書卻不是這樣。李開復傳播的一種思想,書如其人,他用發(fā)自內心的責任感感動著每一個讀這本書的有志青年。書里面沒有教條,只有討論;沒有定理,只有思想;沒有訓斥,只有鼓勵;沒有打罵,只有理解和寬容。很多沒有想清楚的問題,通過閱讀本書,都能夠得到自己的答案。這里很關鍵,是自己的答案,不是別人的。開復老師采用的是一種有點類似于蘇格拉底式的詢問方式來解答我們內心的困惑的。這本書另一特點就是相當的實用,能夠立馬指導我們日常的生活和行為思想,書中很多東西,學校里是學不到的,這就是書的價值。也許沒有一定的社會經驗來說,對該書的理解力會稍稍的差一些。但是,做最好的自己這句話,相信每個人都是深深的記住:對于“最好”的定于僅僅優(yōu)秀是不夠的,甚至卓越也是不夠的;而“做自己”就是找到自己的興趣,樹立自己的理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業(yè),崇尚多元化的成功,稱為對社會有價值的人才。
在書中有些句子令我感覺很有用:同理心:不要否認別人眼中的自己,如果你一直自我肯定,但是別人無法肯定,問題肯定出現在你的身上,因為你才是傳達信息的人,你傳達信息,是為了別人能夠理解,而別人聽你的信息,沒有責任一定要理解;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學習之重要,不在于它可以獲得文憑,而在于它是實現理想、追隨興趣的必由之路。學習的目的是在整個人生過程中不間斷地更新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彩。再好的一本書也不會讓人讀罷便脫胎換骨,成就一番大事業(yè),它給人帶來更多的是一些可以指導我們未來學習工作生活的原則,和一些對待問題的思考方法。而《做最好的自己》做到了。
做最好的自己讀后感篇3
古今中外,大家對書的評價都非常高。歌德曾說過:“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讀書有益身心健康,凈化思想,升華人格品德。
我讀過的多勵志書,看后基本都是一些空話,非常平淡的描述,教條主義色彩非常濃厚,總是覺得與筆者得不到很好的共鳴。無意中拜讀了李開復先生著的《做最好的自己》一書后,感覺很不錯,與其它書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之處。李開復先生,1961年生于中國臺灣,祖籍四川,畢業(yè)于哥倫比亞計算機系。1988年獲計算機學博士學位,后留校任教。1998年加盟微軟公司,親手創(chuàng)辦了微軟中國研究院。20xx年,升任微軟公司的全球副總裁,隨后成為比爾?蓋茨的賜個高層智囊之一。20xx年,李開復先生被GOOGLE公司任命為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qū)總裁。20xx年辭職,自我創(chuàng)業(yè),他在中國北京創(chuàng)立創(chuàng)新工場。20xx年創(chuàng)新工場幫助第一位大學生成功創(chuàng)業(yè)。
《做最好的自己》是李開復先生通過自己人生的經歷和事業(yè)成功的經驗寫給中國的青少年,幫助中國青少年實現成功指引方向。本書是他20xx年撰寫的,他一步一步朝著書中自己所說的方向去努力,F在回頭再看李開復先生的人生經歷,他在書中所提到的理想都非常優(yōu)秀的完成了。
讀完這本書,靜心沉思,他提出了易于理解的“成功同心圓”說,而且運用了發(fā)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釋成功的秘訣。這些故事是非常值得學習和品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為思想開拓方向。
要做最好的自己,第一,要知道成功的真正意義所在。
這本書的開始就講述到底什么是成功,他很簡單的用了一副圖就說明了成功的真正含義。“該行為是否對社會、對他人或對自己有益,是否能讓一個人在自主選擇的過程中,不斷超越自己并由此獲得最大的快樂”。成功的標準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化的,社會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臺,只要在自己的舞臺上竭盡全力扮好自己的角色,將自己的價值發(fā)揮到極限,不管是令人矚目的,還是普通平凡的,那都是一個成功者。這便是李開復先生想要傳達的最主要的核心理念。所以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潛質,主動選擇,就有條件在超越自我的基礎上不斷取得成功。也許會有人疑惑,真正的成功到底是什么,怎樣才能做到真正的成功,搞不清自我的真正人生價值是什么,怎樣實現。了解李開復先生給“成功”的定義后,體會很深。成功是沒有標準和模式的,成功和所處地位與名望、擁有財富的多少是沒有任何關系的。端正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將二者相結合,用到追尋理想、發(fā)現興趣、有效執(zhí)行、努力學習、人際交流、合作溝通中,再發(fā)揮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體驗到了其中的快樂,這就成功了。
第二,充分認識價值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價值觀決定你的一生,它是人生的基石”是李開復先生一直推崇的,他在書中提到: “成功源于誠信的價值觀”。僅僅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是不夠的,“誠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者是相符依存的。價值觀是判斷是非善惡的信念體系,它不但引導追尋理想的方向,還決定生活中各種選擇。在這個意義上,自身價值觀得以流露。盡管每個人都無可避免地受到價值觀的影響,不同的頭腦中的價值觀卻可能大相徑庭。而人們各自不同的人生經歷、生命感悟乃至生活際遇,都會受到各自的價值觀深刻的影響。此刻,“誠信”便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只有擁有誠信的價值觀,在生活中、工作中才能做到寬仁待己、言行如一、言出必行。這也是對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一種良性約束,是養(yǎng)成誠信習慣的重要力量。
第三,必須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
胸寬則能榮、能容則眾歸、眾歸則業(yè)興——這樣的道理其實并不難懂。這也是市委向我區(qū)提出領導干部的五個基本能力里的其中之一——容人容事的能力。李開復先生將這種能力婉轉的通過許多典型的事例和經典的語句告訴我們:如果希望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就要有豁達的胸懷,就要在務實、寬恕、自律、尊重和涵養(yǎng)這五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培養(yǎng)和訓練自己在待人接物時的包容能力。人的胸懷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塑造出來的,除了有意培養(yǎng)和訓練之外,最重要的事要擁有一顆真誠的心。在每個角色圈里都需要我們用心去相處,去呵護每個角色圈的氛圍。而每個個體之間都相互存在差異,如何維護好角色圈,胸懷便是十分重要的體現。
第四,同理心是彼此溝通中最能夠體會對方情緒和想法的能力。
同理心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是個人發(fā)展與成功的基石。對于個人發(fā)展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一旦具備了同理心,就更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而所有人際關系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的。由此可見,同理心是人際交往的核心準則,是有效溝通的先決條件。在人際交往中,要懷著同理心和對他人的信任,待人處事要將心比心,多為他人著想,為他人留下空間和余地。 李開復先生提到:“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要想得到他人的理解,就要先理解他人。”就像照鏡子一樣,自己的表情和態(tài)度,可以從他人對你的表情和態(tài)度上看的最清楚。總的來說,用設身處地的方式理解他人可以增加知識,增加說服力,心胸豁達,贏得認可。
勇氣、自信、自省等等都是人生態(tài)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價值觀和人格魅力中不可或缺的。人的一生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境域,這就是要求每個人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永保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
做最好的自己意味著一種全方面的奮斗,一種無怨無悔的選擇,雖然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一定會做到完美,但這段時間經歷將記錄我人生最重要的歷程。我們應該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態(tài)度,積極主動、充滿自信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有效地執(zhí)行領導給予的各項任務,學會與同事之間、合作溝通,始終保持努力學習,在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我相信,它將會引領我走向激動人心的成功之路。
聯系自己的思想工作實際,根據李開復先生提出的不斷趙越自我的理念,我覺得,要做最好的自己,必須在“三氣”上下功夫:
一、要有勤于思考、蓬勃向上的朝氣。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必須經常對照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來檢查自己。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接受新理念、明確新目標、實現新突破營造蓬勃向上、富有生機和活力的新局面。
二、要有勇于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的銳氣。政府各項工作的開展,離不開不斷創(chuàng)新。我們還要繼續(xù)解放思想,大力破除不符合、不適應科學發(fā)展的種種思想桎梏,牢固樹立科學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的發(fā)展觀念。
三、要有甘于奉獻、不圖名利的正氣。樹立和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高尚情操與革命氣節(jié),歷來是我們黨團結奮斗、奪取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正氣源于黨性。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心底無私天地寬,自然正氣凜然。要深刻認識工作部分高低貴賤的深刻含義,不怨天尤人,不隨波逐流,增強定力和耐力,兢兢業(yè)業(yè)做好本職工作。堅定理想信念,時刻自我反省,做廉潔自律的模范執(zhí)行者。
無論做任何事,人都要有一股子氣。在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的時代,在忠實積極的共產黨人身上,就具備朝氣銳氣正氣。讓我們立定只想,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擺正自己與黨和人民的關系,保持并弘揚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