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不阿的魏徵》讀后感600字
今天,我讀了《守正不阿的魏徵》這篇文章。它講述的是《吳姐姐講歷史故事》這套歷史叢書之中唐朝時期的大臣魏徵與唐太宗之間發(fā)生的幾個小故事。
魏徵初事李密,后歸李建成,勸其早除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愛他高才,為已所用。魏徵遂悉心歸于李世民,除自己守正不阿外,每見有不當之事,都是極力諫爭。魏徵死后,李世民悲痛異常,說:“以銅為鏡,可以征衣冠;以古人為鏡,可以知道往來興替的道理;以人為鏡,可以從鏡中看出自己的得失。”是啊!魏徵就是唐太宗那面最寶貴的鏡子,正是因為魏徵敢于犯顏正諫,為“貞觀之治”有莫大的貢獻,才成就了一段君臣進諫納諫的千古美談。
這個歷史故事讓我受益匪淺。在平日的生活和學之中,我既應該學習魏徵那種守正不阿,敢于直言的精神,又應該學習唐太宗那種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的態(tài)度。每當我發(fā)現(xiàn)同學有不好的學習和衛(wèi)生習慣時,如:趴在課桌上寫字,說話不文明、亂扔紙屑等等。我就應該守正不阿,立即上前制止這些行為。每當老師、父母、同學指出我的不足之處時,我便應該虛心聽取并及時改正。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中的這些生動故事都是一些真真實實、有憑有據(jù)、經(jīng)過再三詳密考證的史事。讀了《守正不阿的魏徵》這個故事之后,還讓我懂得了應該多讀這套叢書,將這套叢書為作為古人的一面鏡子。正如唐太宗所說:“以古人為鏡子,可以知道往來興替的道理。”讓我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之中,借鑒這面鏡子映射出萬物的事理,明白更多的道理。促進自己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