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民英模的故事》有感700字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人民英模的故事》的書,這是一本記錄了許許多多英雄模范故事的書。
書中的人物形象豐富多彩。他們中,有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戰(zhàn)士;有在危難關(guān)頭,挺身而出,力挽狂瀾的偉人;也有生活在社會底層,默默奉獻的一線工人……
其中,令我印象猶為深刻的人物便是王進喜。
舊中國的石油開采技術(shù)非常落后,許多西方國家譏諷中國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貧油國”。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加快了石油勘探工作,1960年,全國各地精兵強將匯集東北松遼平原,展開了大慶油田石油在會戰(zhàn)。面對重重困難,王進喜鏗鏘有力的話語至今仍讓激動萬分,“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寧肯少活20xx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慶油田!”一位硬漢發(fā)自肺腑的話,體現(xiàn)了報答祖國的拳拳之心。王進喜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一次,油井發(fā)生井噴,而井場又沒有重晶石粉和攪拌機,王進喜奮不顧身帶頭跳進泥漿池,用自己的身體攪拌用以壓制井噴的水泥。王進喜的行動和精神感動了所有人,所以,大家稱他為“鐵人”。
為祖國奉獻一切,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應(yīng)該做的,也是必須做的。但是,往往社會上有許多人認為,一定要做些驚天動地的大事,才算是報效祖國。我認為,這個觀點不夠正確。就像王進喜一樣,一個普通的石油工人,在平凡的崗位上,照樣干出了驚人的業(yè)績,體現(xiàn)了一個普通工人的報國情懷,盡管沒有壯闊的歷史背景,沒能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同樣感動了幾代人。其實,祖國建設(shè)的各行各業(yè)都是重要的,缺了哪一行都不行,人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報效祖國。雷鋒就把自己比作一顆螺絲釘,樂意在細小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我覺得崗位不論大小,工作不論高低,貢獻不論多少,保持旺盛的工作熱情和開拓進取的精神最為重要。
祖國的大家庭正是有了各盡其才的你我他,才變得生機勃勃、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