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林家鋪子》有感500字
讀了茅盾《林家鋪子》中的三個章節(jié),我心中感慨萬千……
這三個章節(jié)分別為《春蠶》、《秋收》、《殘冬》。它是“農(nóng)村三部曲”,在當時那黑暗的社會里,幾乎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年代。而像這三篇文章中的主人公——老通寶一家,就是處于蝦米這種階段,社會底層的農(nóng)民。
春蠶,燃起了他們對生活新的希望。洗蠶簞、窩種、上山……忙得不可開交。老通寶、四大娘,看著滿屋的繭,眼前不禁浮現(xiàn)出一堆堆白燦燦的銅錢。滿心的歡喜,可換來的卻是蠶廠倒閉的消息。秋收,累累的麥穗,揮灑的汗水,最后仍是因為米價跌落而虧本。老通寶,在沉重的負擔和絕望中死去……
是因為他們不夠勤勞?
還是他們太過固執(zhí)?
亦或是……
不!都不是!他們滿懷信心,希望,憧憬,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在疾苦中掙扎……可是依舊逃脫不了命運的魔爪!勤勞、樸實、頑強換來了什么?他們只能在饑寒交迫中死去,甚至相信什么真命天子……
導致他們這樣的原因,其實就是壓在他們頭上的三座大山: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封建制度!這三座山使他們透不過氣來,最終導致了死亡……(是怎么壓榨的呢?)
這三篇文章,透出了濃厚的時代氣息和重大的社會意義。在三座大山的壓迫下,農(nóng)民百姓掄起鐵鍬,握緊拳頭,文學家們以筆作武器,奮起反抗。“打倒帝國主義!”“一·二八精神萬歲!”這兩句話似乎還久久縈繞耳畔……
《林家鋪子》,以江浙農(nóng)村為背景,透過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掙扎反抗,深刻地把一個黑暗社會烙印在我們心中。
了解以前時代悲苦,我才真正體會到了現(xiàn)代突飛猛進的發(fā)展。讓我們加入其中,帶上他們美好的品質(zhì),共同創(chuàng)建一個美好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