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有個家讀后感600字
讀了《我想有個家》這本繪本,我的感觸頗深,不吐不快。
《我想有個家》這本繪本,作者是伊芙·邦婷。這本書講了“我”和爸爸因家庭變故,被迫住在機場,他們在機場要時刻提防,不被發(fā)現(xiàn),并為自己想有個家的夢想努力著。
文中講到“我看見一只小鳥飛進機場出不去,經(jīng)過幾次周折終于飛出去了。”和“當我看到別人有個家想抓狂的時候,我想起了那只小鳥,他努力想飛出機場,最終飛出去了。”給了我很大的感觸。那段文字看似舉了一個小鳥飛出機場的事件,實際上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暗示著,我和爸爸“人窮志不窮”,只要努力地攢錢,為了自己的夢想堅持不懈的奮斗,就一定會有希望,擁有屬于自己的公寓。
讀著讀著,我不禁聯(lián)想到,一些人為自己的夢想堅持不懈的努力著。著名女作家張海迪,因五歲患罕見病而高位截肢。但他并不自暴自棄,而是完成自己的夢想,創(chuàng)作文學(xué)作品幾百多萬字。音樂家貝多芬,雙耳失聰,但并不與音樂隔絕,相反,還通過自己的靈性創(chuàng)作了一部又一部美妙的音樂作品。漢朝司馬遷,寫《史記》時被處宮刑,但他仍然忍辱負重,咬牙寫完了《史記》這部巨著。這些例子,跟主人公為想有個家的夢想努力是多么相似。
可是,這個世界上卻有多少人放棄了自已夢想,有多少人在努力實現(xiàn)夢想的過程中半途而廢,有多少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么,這多么可悲呀!連殘疾人都堅持著自己的夢想,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為自己的夢想堅持呢?
《我想有個家》這本繪本意義深刻,僅僅通過文字和圖畫,就讓我們懂得了一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的道理:每個人都應(yīng)該擁有自己的夢想,不管你的處境和遭遇。因為總有一天你會實現(xiàn)你的夢想,到時候你會感謝當年努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