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赤壁賦》有感600字
讀《赤壁賦》,聯(lián)系譯文,總算看了個半懂,不過總有那么幾個問題和疑惑。
《核舟記》講,蘇軾此文中“赤壁”為赤鼻磯,因此得名“文赤壁”,而三國“赤壁”為“武赤壁”。所以說這篇文章中“客”理論是建立在虛無的基礎(chǔ)上。“客”與“蘇子”未曾發(fā)現(xiàn),而是誤認(rèn),但我們?nèi)缃裨谝獾氖俏恼卤旧淼膬r值,所以這一點可不必在意。
另一點?透柙唬“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懷,望美人兮天一方。”措辭頗有些古韻,不過我的關(guān)注點在“美人”。注釋說“指他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若聯(lián)系下文,感嘆“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何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以我淺薄的認(rèn)識,可以理解為自己所追求的離自己尚遠,曹孟德那種梟雄都未能實現(xiàn)統(tǒng)一,更何況自己只是“山野村夫”呢?
后面蘇軾的話令人有些費解。按我的意思,下面該是“安貧樂道”,在自己的現(xiàn)狀允許的情況下,做一個優(yōu)雅的隱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類的雞湯。一看蘇軾的回答,這才發(fā)覺客人是在感嘆生命短暫。不過生命短暫又與曹孟德何關(guān)。細想大概是感嘆如此梟雄也留不住常勝,保不住命。蘇軾的回答卻是又讓我懵了:“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天地在變化,人亦變?商斓匾膊蛔兓,人卻還在變化?江水流,可大江仍在;月陰晴,月亮也還在。只是人在時時變化、變更罷了。蘇軾卻認(rèn)為若從江月不變的角度看,人亦不變。他的觀點可是定格一瞬?不知。
最后卻是十分好的。聽之聲,看之景,取之不盡,共同享有,不亦樂乎?蘇子的境界,實在是吾輩不及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