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華五千年故事》有感
經(jīng)過幾天時間,我饒有興趣地看完了《中華五千年故事》。這本書以時間為順序,生動有趣地介紹了中國歷史上重大的歷史事件、重要的歷史人物或歷史形象:從神農(nóng)嘗百草到我國的歷史紀年的開始,從中國的第一位皇帝到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從土木堡之戰(zhàn)到中日甲午戰(zhàn)爭;有七步成詩的曹植,有鐵面無私的青天大老爺——包拯,有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還有妙手回春的神醫(yī)華佗和革命先驅(qū)孫中山等120則故事。故事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最吸引我的還是寫下膾炙人口的《蘭亭序》的書圣王羲之。
王羲之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他從小就酷愛書法,整天用手指到處比比畫畫。后來在書法家衛(wèi)夫人的嚴格教導下,王羲之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他的字寫得越來越好。盡管如此,他還是堅持勤學苦練。有一次王羲之在書房里全神貫注地寫字,竟忘記了吃晚飯。他的書童就從廚房里端來了他愛吃的饅頭和蒜泥,放在書桌上,并提醒他先吃飯,王羲之嘴上說好的好的,可手里的筆并沒有放下來。臨近深夜,書童到書房收拾碗筷時,看到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笑得王羲之一頭霧水,書童轉(zhuǎn)身拿了面鏡子遞給他,一照鏡子,王羲之自己也笑了起來。原來他吃饅頭時蘸的不是蒜泥,而是黑黑的墨汁。他就是憑著這樣的毅力成為了一代書法宗師。而他的這種毅力,正是我們學生欠缺的東西,所以我們要學習王羲之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
歷史是一座取之不盡的知識寶庫,蘊藏著人類文明的光輝成果和深刻智慧。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也從中學會了分辨歷史上的真善美和假惡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