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鄧小平》讀后感
《少年鄧小平》讀后感
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大量的紀錄片和社會宣傳片,讓我對鄧小平——這位神奇的老人欽佩不已,并對他的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聽爸爸說“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這首在中國被四處傳唱的歌曲中贊頌的就是鄧小平爺爺。從電視上我知道了他是一位個子不高,神態(tài)安祥,說話有很濃重的四川口音,總是在不停地抽煙的充滿智慧的老人。
爺爺告訴我是鄧小平爺爺提出的改革開放的主張,使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繁榮富強。鄧小平爺爺還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方針,使香港、澳門回到了祖國母親的環(huán)抱。鄧爺爺臨終前,再三叮囑:死后捐獻角膜,解剖遺體,不留骨灰,撒入大海。他真是把自己的一生都毫無保留地獻給祖國和人民。我心中對他充滿了無限的敬意。頓時,鄧爺爺?shù)男蜗笤谖倚闹凶兊脽o比高大,清晰。
于是,我閱讀了一本關于鄧爺爺?shù)臅,它的名字就叫《少年鄧小平》。它讓我了解了鄧爺爺在少年時期時的遠大抱負。
鄧爺爺生活在一個貧苦的年代,他從小就聰明伶俐、頭腦靈活,對待事物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干什么事情都認真仔細,絲毫不馬虎。他小的時候就立志:長大了一定要干出一番大的事業(yè)。他看見當時的舊中國是那么貧窮和軟弱,更堅定了好好學習,長大了報效祖國的想法,決心用自己的努力把中國變成一個光明而富強的國家。他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沖破重重艱險,獻身于革命,用他的實際行動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奮斗。
在鄧小平爺爺15歲的時候,“五.四運動”爆發(fā)了,鄧小平作為一名熱愛祖國的青年,和其他愛國人士一樣在街上游行,喊著那些充滿激情的口號。每當口號聲響起,鄧小平爺爺就覺得他和自己的國家、廣大的民眾是那么緊密、那么心心相連。正因為如此,我仿佛看到了這支群情激昂、龐大的隊伍,感受到了他們的愛國心切。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鄧小平爺爺從少年時期就執(zhí)著的踐行著這一句話。 寫到這里,我得感謝這本書,感謝鄧小平爺爺,因為是他告訴我,怎樣做一個愛國的人,怎樣做一個愛民的人。
南京市新城實驗學校
四(1)班 任雨婷
指導教師:王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