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電視劇觀后感參考范文5篇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以再現(xiàn)恢弘大氣的長安盛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故事情節(jié)、豐富的文化歷史等原因為人們所稱贊,再次掀起人們對于國劇的熱情。那么其觀后感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長安十二時辰》觀后感,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長安十二時辰》觀后感
剛剛收官的熱劇《長安十二時辰》,從低調(diào)悄然獨家播出,到收視第。真應了那句話,“好片”是擋不住的。
一、高配:1、量身打造“盛世長安”。2、黑澤明女兒黑澤和子服裝設計。3、遍請優(yōu)秀演員,并動用大量著華服之群眾演員。
二、借用英美反恐影視作品的框架與節(jié)奏,突出最吸引人的兩點:連貫分析與立即行動。利用回憶、回放,理順前因后果。呈現(xiàn)盛唐版《反恐24小時》,那叫一個“酷”。
三,有血有肉,人物豐滿且有個性,辨識度強:
張小敬:從經(jīng)生死立戰(zhàn)功的特種兵,轉(zhuǎn)業(yè)到首都的反恐隊長。與所有“非正義”誓不兩立,忠肝義膽,保護人民,只為正義。契合了人們對“金色盾牌”的所有美好。
龍波:我只是想為犧牲的戰(zhàn)友討個公道,必要時毫不猶豫為國捐軀!李必:太子伴讀,圣人賞識,擔當“中情局長”,是京城反恐負責人。險用“不良人”,以暴制暴,終保“圣人”與京城無恙。事后出游天下,乃真名士也。
檀棋:“位卑未敢忘愈”,保主、無私。
曹破延:為亡國出氣的“恐怖分子”,確是俠骨柔腸,牽掛女兒的真漢子。
元載:投機鉆營,不擇手段,這種人,非皇親,小聰明,像《紅與黑》中的于連,無根之浮萍,卻總也不肯認命。
崔器:“荊軻”之風,浩氣長存!
徐賓:“國家安全局”高級智囊,掌握核心機密。智勝《隴中對》,掌控全局,能力超群,但未遇“伯樂”,難以展示價值,終成憾事!
四、真實:此劇不評對錯,只說人情世故,性格、立場,站在當事人的角度,誰都沒錯。這應該是最吸引人,最終爆款的“核心”。
原著馬伯庸,其《古董局中局》系列小說,訴清騙局。能力自然非同凡響。相比其它“非黑即白”,潛意識美化、丑化人物的影視作品,《長》局,就是恢復正常面目,還原“心路歷程”的清晰之作。
鬼才馬伯庸,一己之力,撬動6億資金,數(shù)百藝人通力合作,上億次播出。不但國內(nèi)至收視狂潮,更引起海外關(guān)注,的確豎內(nèi)古裝劇封神之作。
當今更是:人們打開智力、思想的閘門,誰也不可“自以為是”。社會本就互相謙讓而又互相制約,這就使建和諧社會之基礎,《長》局告訴我們的,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長安十二時辰》觀后感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以再現(xiàn)恢弘大氣的長安盛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故事情節(jié)、豐富的文化歷史等原因為人們所稱贊,再次掀起人們對于國劇的熱情。這部劇對唐代各階層進行了深入演繹,其中幾位角色生動的表演詮釋了何為基層干部的處事之道。
做實事,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劇中的名為徐賓的角色,官為從八品,自知自己無法參與國策制定,自取俸祿進行紙張的改革之法,因為他相信自己做的這件事不是小事,而是利國利民的大事;鶎痈刹可碓诨鶎樱瑯訜o法參與國家政策的制定,但是基層也有很多實實在在的事情亟待人們?nèi)ヌ幚、去解決,小到平常百姓家的鄉(xiāng)鄰矛盾,大到為村民謀發(fā)展的規(guī)劃建設;鶎痈刹恳魑约核缲摰呢熑、所能施展拳腳的天地,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抱有一顆拳拳愛民之心,處處為民辦實事,不虛與為蛇,才能造福一方百姓。劇中徐賓雖然才鑄人,卻愿意在最能干實事的部門工作,一心只踐行自己的道,為國為民之道,做實事的道,就如因公殉職在基層一線的黃文秀同志,高校畢業(yè)的高材生,放棄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只為在家鄉(xiāng)貢獻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為人民,人民幸福就是自己幸福。劇中的主角張小敬,看似辦事毫無規(guī)矩可言,實際是他做的每件事都圍繞者一個中心——長安的人民。把人民裝在心中,不僅是政府官員需要做到的,這更是每個基層干部需要做到的。張小敬看似玩世不恭,實則關(guān)心著長安城里的每一件物拾,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因為他熱愛長安這個城市,更熱愛長安城中的百姓。所謂的不按套路出牌指的就是張小敬這樣的人,就如鄧小平同志所說的“不管白貓黑貓,捉到耗子就是好貓”,抓住了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主要矛盾,從此中國走上了改革開放之路,實現(xiàn)了國民經(jīng)濟總值一次又一次的突破;鶎痈刹恳惨プ∽约汗ぷ鞯闹饕埽瑸槊褶k實事,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解決群眾實際困難,才能與群眾打成一片。
基層干部在基層做事要給自己打三個疑問,人民是否滿意?人民生活是否幸福?該自己做好的事是不是做好了?每日提醒自己,每日三省吾身,這樣才能不愧為一名基層干部,方能在基層貢獻出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力量,為實現(xiàn)中國夢添磚加瓦。
《長安十二時辰》觀后感
最近有一部贏得網(wǎng)友口碑贊譽的網(wǎng)劇《長安十二時辰》,占據(jù)了暑期檔影視劇“C位”。該劇講述的是李必、張小敬等人攜手在十二時辰(24小時)之內(nèi)拯救長安城的故事。劇中李必、張小敬等人堅守保家衛(wèi)國初心使命,始終義無反顧、勇于擔當?shù)臑槊駷閲閼炎屓松钍芨袆。作為一名黨員,觀看之余,不禁聯(lián)想,當下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指明了中國共產(chǎn)黨員的歷史擔當,發(fā)出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的誓言,似乎與劇中人物的初心使命有共通契合之處。
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是黨員的初心使命。《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設定是突厥狼衛(wèi)在長安城謀劃的公共危機事件,李必、張小敬為代表的靖安司與狼衛(wèi)展開一場大唐版本的反恐行動。靖安司在幾次追捕狼衛(wèi)行動的布置中,都秉承著人民安危至上的原則,對士兵提出要求,不打擾平民、不造成動亂,確保百姓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身為一名黨員,我從劇中受到啟發(fā),心中有人民,才能獲得民心。黨的發(fā)展歷程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歷代中國共產(chǎn)黨員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黨的根基在人民,人民安全豎家安全的基石和歸屬。只有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守住為民服務的“初心”,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成為人民心中的“靖安司”。
舍己忘我無私無畏是黨員的初心使命。劇中張小敬是一名孤狼作戰(zhàn)式的英雄人物,在明知無法獲免刑罰的情況下,刨洋蔥式撥開充滿重重危機的各個謎團,期間險象環(huán)生,他忘卻了個人安全,卻越加堅定為長安城解除危機的使命擔當,在不斷與狼衛(wèi)斗爭中,敢于向黑惡勢力宣戰(zhàn),不讓陰謀奸計得逞,以實際行動維護長安穩(wěn)定、人民安全。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劇中的英雄張小敬的行動給我?guī)韱l(fā),作為一名黨員要常懷“忘我”之心,把個人的追求和奮斗同黨的事業(yè)、國家命運、民族未來聯(lián)系在一起,對人民動真情,在崗位上盡職敬業(yè),不夾帶任何私心雜念,始終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里,方能詮釋新時代共產(chǎn)黨員為黨為人民矢志奮斗的純粹之心,贏得人民的崇敬和愛戴。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黨員的初心使命。在劇中,原本對張小敬芥蒂的崔器、姚汝能被張小敬的忘我奉獻精神所感染,紛紛加入十二時辰拯救長安行動。李必、何執(zhí)正等人為了此次行動一直在幕后出謀獻策、從中斡旋,最終促使行動得以成功。劇中的程參雖然是意外卷入行動,卻能積極參與,一語點醒張小敬,識破了狼衛(wèi)計劃。正是許許多多“個體”的默默付出,充當“殲-20”式靖安司的每一枚“螺絲釘”,才讓長安轉(zhuǎn)危為安。從劇中眾人參與拯救長安的做法,我聯(lián)想到身邊也有許許多多為國家為人民默默奉獻的共產(chǎn)黨員。有60年深藏功與名的戰(zhàn)斗英雄張富清,有扎根基層反哺家鄉(xiāng)的扶貧第一書記黃文秀,還有許許多多共產(chǎn)黨員在各個崗位上堅守初心、牢記人民,無私奉獻熱血青春,正是這一朵朵共產(chǎn)黨員的“奉獻之花”盛開在神州大地每處角落,才換來今日中國的和平和安定,才讓人民生活在來之不易的和平時代。
“國之命,在人心。”新時代的共產(chǎn)黨員務必始終胸懷為民之心,不計個人得失,如同《長安十二時辰》中靖安司的英雄人物們,把自己永遠置身于人民群眾的同一立場,始終做到“權(quán)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為人民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才能以青春和奮斗之名,書寫9000萬共產(chǎn)黨員之一的無悔人生,爭做新時代不忘初心、至誠報國的追夢人。
觀看《長安十二時辰》有感
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不管別人看到的是什么,我看到的,是一個朝代的轉(zhuǎn)折點所出現(xiàn)的治理與用人的種種利與弊的交鋒。
劇中之利,大唐開元盛世之前打下的厚實基礎,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精致的,流光溢彩的盛唐景象。人們對于崗位的熱愛與敬業(yè),已深入骨髓,這點,從高樓上的傳信使的忠于職守,報辰官的不愿離開堅守崗位,可以看出一斑。正是由于他們平凡的堅守,老百姓才感覺到生活的有序與安全,也正如那個理發(fā)匠所言:“看著他們每天這樣努力照看,你不覺得安心多了嗎?”這讓我想到有些人說政府管理:“本來他們就應該出來管,他們有管我們就聽。誰都不想亂亂的。”老百姓還是喜歡被照看的感覺的。
我想所有的興盛,正是由于有這些小人物的堅持崗位,把自己的工作負責到極致,才形成了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正能量,實現(xiàn)了大唐的繁華--要向這些小人物致敬。
李唐王朝到了明皇這一朝,雖然在前人的堅實基礎上,又開創(chuàng)了開元盛世,但是后期他不那么想著政治報負了,比較多地想著自己的享樂了,對大臣的啟用漸漸也是用了那些容他去享樂不怎么勸諫的,只顧自己的前程榮耀的,比如劇中的林相,身邊圍攏的,都是些阿諛依附功名心重的人,壽場上混久了,早失初心搞圈圈的,不象李必,初出茅廬,靖安司中剛得重用,好比是現(xiàn)在的國安防恐領導,他也有想成為宰相的政治抱負,但在面臨是奉承上層還是保全長安百姓上,他還是選擇得罪上司,保全百姓,繼續(xù)大膽啟用死囚張小敬。初心能堅持,時代就能亙古常新,初心一旦缺失,便是日當午,可以下滑了。
明皇不能葆初心,妃子又不能約束自己的親戚,任他們胡為,于是,盛唐日漸衰落就成必然。若非還有忠誠者力挽狂瀾,如李必,張小敬,徐賓等,若非還有堅實基礎……但任是有堅實基礎,自己的懈怠心必然造成一切鏈條漸漸斷鏈,這也就是劇中管理檔案的徐賓的愁腸百結(jié):記錄用的藤紙因藤供應不上洛陽紙貴而不得不壓縮,權(quán)貴們又安于享受,無心想著更新紙張,他于是不愿升遷,并為此賣了自家田地出資用南方遍處都有的竹來造紙,以求用物美價廉的紙張來恢復記檔人員的積極性--一正因為紙張缺乏沒辦法把所了解的全部記下,漸漸就讓記檔人員怠工了!現(xiàn)實里是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的:一件事本想好好去做,卻因為得不到各方面的支持,便消了熱情,從而變成懶散,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不得已的怠工,造成數(shù)字缺失,無法真實體現(xiàn)大唐真實面貌。這些檔案管理人如同史官一樣的重視他們看到的一切,孜孜不倦地記錄著大唐百姓的一切,力圖讓后世能看到一個真實的大唐?墒牵瑓s因為朝庭呆滯了,沒有時時新的意念了,他們也就被迫一樣呆滯了!
這是必須防止的,而防止這樣的事情出現(xiàn),從上到下,都不能忘了你是為什么而工作的,不能瞧不起自己的工作,也不能一有點成績就想享樂了,那樣等于自挖墳墓。
李必與張小敬的可敬之處在于,為了百姓,可以忍受屈辱,忍受默默無聞,也可以舍自己的名聲抱負與生命,張小敬在查案的前方孤身搏斗,李必不惜以自身為誘餌,把沖向百姓的危險馬車引到偏僻處。當一切安全下來的時候,百姓樂呵呵地在燈下觀燈游聚,都不知道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危險。可是張小敬對此感到高興,因為看到百姓的快樂,他不在乎自己的名聲。史上記載,楊國忠的頭最后是被他梟了的!
而與他們對比的林相和他的同僚們,卻躲在相府思考著李必與太子這么做有什么爭權(quán)的陰謀,想著這些人身后有什么關(guān)系,在他們眼里,關(guān)系重于一切,自以為有才卻沒關(guān)系的,可以下獄,可以把他們的才華文稿付之一炬,可以不把他們當一回事,為國家選拔人才,看這人身后有什么關(guān)系就好。又如崔器,做事的時候不專注,想著妒忌與不服,雖然頗有義氣,想當官的心卻讓他慫得象只狗--滿臉不得意的苦相,這樣的人,沒遠大胸懷與目光,自然老是被人當傀儡與呵斥用。
但也不乏有正心的大人物,如何監(jiān),據(jù)說他就是歷史上的賀知章,他就敢大膽啟用小神童李必這個年輕人,真是物以類聚,李必也敢大膽啟用人!但是,官場混久了,想到的會比較多,他就不如李必敢沖了。所以,政治上是不能缺少初生牛犢的。又如郭利士,歷史上原型高力士,他也知李必與張小敬的好,只是苦于被讒言失了明皇的信任,但當做為時,他一點都不縮頭烏龜,權(quán)衡下還是去救出了張小敬。這時候林相才開始想到自己的大意,大意之說估計也不是為百姓的,而是擔心自己再不表現(xiàn)出保護百姓,恐怕會失了權(quán)柄吧!
人心與人心的不同,造成了行為上的偏頗,人格上的貴賤。不得不佩服這部劇的作者在官場用人與盛唐之漸衰落的原因上的思考。徐賓說:很多大事,都成于我們這樣的小事。--是的,很多的大事,離不開小人物的孜孜不倦,認真負責。很多走向不好,都是源于一種小小的想享樂因而忘了原來的理想,所以古人才老說恒心的重要。你必須時時報備,時時警惕,世事是多變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正因為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藤會斷供,紙會變貴,這時候就得想著去更新,找一種可以維持原來的好的紙來代替藤,要讓好的生生不息,于是,創(chuàng)新這個想法也就必須一直在每一個行業(yè)里存在著,劇中才想著太子位的報備,人才的報備,物資的報備,必須讓政治工作這個大方略的一切鏈條在有序的新陳代謝里實現(xiàn)健康,你斷了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想重續(xù)上,都是困難的,滑坡了想再推上坡,得有多少個李必,多少個張小敬,多少個徐賓,多少個報辰官,多少個時刻關(guān)注程序的程序員,多少個認真執(zhí)守的觀察傳信人!
很是值得一看的一部劇。不僅僅是一個反恐故事,讓人想到很多。繼續(xù)來看。贊賞這樣認真的一個劇組,為我們呈現(xiàn)了這樣讓人認真思考又有文化營養(yǎng)的一部大餐。
《長安十二時辰》電視劇觀后感
十二個時辰的亡命追擊,二十四格燈樓的燃燒,每一刻都是性命攸關(guān),每一步都是絕境逢生。
那些歷史長河里只附著于冰冷刻板的史料記載中日漸枯槁的故事與人物,在《長安十二時辰》逐漸明朗生動,有血有肉。從雕胡飯、薄荷葉、油縋子,到上元節(jié)的賞燈等眾多傳統(tǒng),再到行走在坊間形形色色的人物衣衫、發(fā)飾、語言,那極盡繁華厚重的大唐一百零八坊里的煙火氣,都讓人感受到了盛唐的氣息。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最初的狠決和傲氣,被不斷地磋磨,而且始終因為種種限制被束手束腳難以施展。一個如此睿智之人,卻在這一整個事件中始終難以窺探到本源上的問題,他就像普通人一樣,臨近故事了結(jié),真相將揭之時才慢慢豁然。
李必從最初他敢用囚牢中人人畏懼的五尊閻羅張小敬,這難道不是破釜沉舟的狠決么?再說到后來為保下張小敬故意將賀知章氣走,賀知章明明是太子系的最大靠山,但他,為了張小敬卻將這座靠山推倒了,賭上了自己,賭上了靖安司,賭上了太子,這又何嘗不狠決?
關(guān)于張小敬,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書中結(jié)局定格的那個畫面:“一滴晶瑩的淚水,從張小敬干涸已久的眼窩里流淌而出,這還是他來長安九年以來的第一次。”他是做事果斷兇狠的五尊閻羅,人人聞之色變,可他也是悉心守護戰(zhàn)友女兒,為救百姓只身涉險的孤膽英雄。“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帥,所為的不過兩個字:平安”,當閻羅講出這樣的話的時候,我就在心里狠狠地拍了下手,這個人物,絕了!張小敬,是個心里時刻想著百姓的閻羅。
在他提及回鶻老頭的畢羅餅,普濟寺的雕胡飯,太常樂工,舞姬李十二,瞎眼阿婆的時候,張小敬語氣悠長,獨眼閃亮:“我在長安城當了九年不良帥,每天打交道的,都是這樣的百姓,每天聽到看到的,都是這樣的生活。對達官貴人們來說,這些人根本微不足道,這些事更是習以為常,但對我來說,這才是鮮活的、沒有被怪物所吞噬的長安城。在他們身邊,我才會感覺自己活著。”就是這兒,我恍然,支撐這個死刑犯不顧一切走過刀山火海去拯救的動力到底是什么?不是別的,正是他日夜念想的微不足道的人與生活。
即便在最后他有很多機會去殺了那個讓他和戰(zhàn)友們獲得悲涼結(jié)局的君王,最終沒有去刺殺他的原因想必是怕皇帝駕崩引起皇權(quán)相爭國家動蕩,從而使敵國趁虛而入吧。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若有戰(zhàn)亂,首先遭殃的便室在心上的百姓了。
這種思想境界的高度,你又如何有勇氣去下一個簡單肯切的定義,說他是一個粗人呢?我遲遲找不出適合描繪他的詞語想必原因在此了。他比誰都敢,比誰都狠,卻也比誰都心軟。他大大咧咧的神經(jīng)卻始終要面臨著暗流涌動的政權(quán)爭霸,在黎民蒼生與兒女情長中不斷進行自我拉扯,這是一個折磨的過程,
《長安十二時辰》被歸為懸疑類的作品,可我覺得,它其實也是一個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