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長》電影觀后感_精彩影評5篇
《中國機長》是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講述的是中國民航史上一次著名的迫降成功案例!希望以下影評對您有所幫助!
《中國機長》觀后感一
世界民航史上,有三起著名的迫降成功案例。1990年英航5390航班,左側(cè)風擋玻璃脫落,機長被吸出窗外,副駕將飛機安全開回;1998年東航586班機,起落架故障,緊急迫降上海,全機人員安全;20xx年美航1549航班,起飛后遭遇鳥擊,雙發(fā)停車,安全迫降在哈德遜河上。這三起壯舉先后被拍成電影《空難浩劫》《緊急迫降》《薩利機長》,川航3U8633成功備降成都的真實事件,被搬上大熒幕,再正常不過。
劉偉強導演執(zhí)麥,鏡頭調(diào)度感頗有些《無間道》的味道,干凈干練無多余!读一鹩⑿邸啡埽憾沤W豪、高戈悉數(shù)到場,荷爾蒙爆表的張涵予領(lǐng)銜,機組顏值擔當。端莊秀麗、熱情甜美的“空姐五美”,引發(fā)極高討論度,氣質(zhì)碾壓的袁泉帶隊,乘務(wù)組吸睛無數(shù)。為高度還原細節(jié),請來原班機組人員指導,甚至造了一架“真飛機”模擬事態(tài),賣力和用心保障了影片質(zhì)量。
然而現(xiàn)實題材的要義,還是有一個好故事可講。劇情沒有鋪墊,因為一切毫無征兆,也非人為疏漏,前半段除了科普民航運輸知識和展現(xiàn)從業(yè)人員不易外,盡是美好和日常,直到風擋玻璃的裂痕改變了一切。飛機風擋玻璃強度是普通玻璃的3000倍,且有內(nèi)中外三層。內(nèi)層破裂后,中層和外層仍能抵抗機艙內(nèi)外2倍的壓差。盡管如此,多年的經(jīng)驗還是讓機長作出了第一時間返航備降的決定,影片真實還原了他當時和塔臺的對話,沉著和果敢邁出了自救成功的第一步。
整個右側(cè)風擋玻璃突然爆裂脫落、副駕被吸出艙外、刀割般大風灌進駕駛艙、飛機控制組件面板被吹翻、眾多飛行儀表報錯、整架飛機劇烈抖動,9800米的高空、815公里的時速,機長瞬間面對罕見極端特情。后面的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客艙變暗、指示燈熄滅、物品被吹落、空姐和手推車飛到半空、氧氣面罩全部掉下、嘯叫聲和尖叫聲此起彼伏。死神不期而至的驚心場面,被影片忠實再現(xiàn)。
低溫缺氧會失能的機長、求生本能被逼瘋的乘客、下降高度遭阻擋的群山,接踵而至的威脅牽引著觀眾的情緒。30聲“四川,8633”揪心的呼叫,更是讓人意難平。機長專注操縱,保持姿態(tài)不掉落;二機長做導航通訊計劃,替機長搓肩保暖;副駕駛走失壓程序,盲發(fā)遇險信息;乘務(wù)員臨危不亂安撫乘客;空軍協(xié)調(diào)戰(zhàn)機緊急避讓;塔臺調(diào)度迫降最佳空域環(huán)境;醫(yī)療消防救援應(yīng)急啟動。失聯(lián)狀態(tài)下,一幅專業(yè)的特情處置集體畫眾志成城地展開。
飛著飛著成了敞篷飛機的一幕,20xx年前發(fā)生過,但川航3U8633高度更高、速度更快、地面形勢更嚴峻的狀況比英航5390處置起來難度更大。雖然硬闖雷暴云有藝術(shù)加工之嫌,飛機從失控到可控也只有短短5分鐘,但一個“后面OK”的手勢、一聲“相信我們專業(yè)”的吶喊、一句“我們還活著”的感嘆,都在不可能生還的結(jié)果預(yù)期上創(chuàng)造了可能。相較《93號航班》的沖突和《火海凌云》的壯烈,《中國機長》更平和的表達了對英雄團隊的致敬,更準確的詮釋了機長“四條杠”的含義。
要問飛行員愛什么,我愛祖國的藍天。
《中國機長》觀后感二
這部電影符不符合事實這事相信當時關(guān)注過的人都知道,為什么畫蛇添足的加了一段穿越危險云層的橋段,我想可能導演想增加戲劇性,沒必要,真的沒必要。
事件本身在世界民航史上也堪稱奇跡了,非要在這基礎(chǔ)上神化,只會降低可信度,很多人說這是電影不是紀錄片,改編一些情節(jié)沒問題,但是注意改編要合理,機長在采訪里是怎么說的,那天沒有云,天氣很好幫了很大的忙,不然就很難成功迫降了。一定要把這種當事人特別說明不可能的情況改編進電影嗎?而且,這電影如果按照事實拍的話,原本完全可以向世界展示我們的民航安全,這是免費的航空業(yè)宣傳,更是我們的國家形象,可是經(jīng)過這么一夸大,之前不了解真實事件的觀眾看完電影回家上網(wǎng)一了解,反倒覺得真實的情況沒什么大不了,小菜一碟,不值一提。另一方面,想拿此片證明我們的航空安全也立不住腳。畢竟不是事實。
其實真實的事件不用夸大已經(jīng)足夠支撐兩個小時的電影了,出現(xiàn)問題開始,機長如何處理,如何選擇,不同的處理方式的利弊糾結(jié),可表現(xiàn)的太多了,可是最終拍出來的效果真的太浮于表面。舉個例子,比如說,空管中心的指揮說,他們現(xiàn)在的情況已經(jīng)到達了人體極限,我個人認為這種表現(xiàn)手法就是最低級的,九千米高空前擋風玻璃破碎,人體在這樣的極端環(huán)境里應(yīng)該是怎樣的反應(yīng),如何的痛苦,完全應(yīng)該直觀的表現(xiàn)出來啊,這難道不該是這部電影的高潮么,可是極端寒冷,缺氧,失壓全部沒有認真刻畫,最終只是借由配角的一句臺詞輕輕帶過。我記得之前采訪機長的時候,好像主持人問機長你在出事的時候想到家人了么?機長說完全沒有時間分神想這些,必須全神貫注。可是電影里是怎么表現(xiàn)的呢?機長神志不清的情況下出現(xiàn)了女兒的幻覺,然后和打了強心針一樣,開足馬力,沖出危險云層......這是什么男頻小說嗎,這簡直是對劉機長的業(yè)務(wù)能力的抹黑。
還有片尾朱亞文看了駕駛機艙后說了一句你怎么這么牛,這感覺怎么說呢,就像把觀眾當弱智,生怕觀眾看不明白,強行解讀。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本該演出來最后都是靠內(nèi)心獨白強行表達,這種偷懶的做法讓片子整體看起來非常low,沒質(zhì)感。
然后來說說我最不能接受的地方,整部片子完全沒有節(jié)奏感,七零八碎。電影高潮部分毋庸置疑是發(fā)生狀況到完美解決的過程,可是整個過程被導演切割的支離破碎,電影名字叫中國機長,那么高潮部分肯定是要表現(xiàn)機長的殺伐決斷,展示操作技能的牛x,以此來一氣呵成的營造緊迫感,可事實是,在關(guān)鍵時刻,一會兒穿插機長的老婆孩子,一會兒是副駕老婆,一會兒航空管制中心,一會兒地面救援準備,一會兒又是地面群眾質(zhì)疑,這都不說了,還要強行加入一幫什么航空愛好者之類的(對不起,我到現(xiàn)在也沒搞清楚格格飾演的究竟是什么身份)就這一堆支線穿插其中,電影還有可能好好的刻畫機長如何力挽狂瀾嗎?想描畫也沒工夫啊!所以這電影是不是該換個名字,比如《我的航班遇險了》
飛機落地之后無法剎住,其實如果平時關(guān)注空難的話應(yīng)該了解,絕大多數(shù)飛機事故都出現(xiàn)在落地之后,因為無法剎住很可能起火或者翻倒發(fā)生爆炸,看這段的時候,我的心都揪緊了,我剛想仔細看看是不是輪子擦出火花了,啪,鏡頭切到了格格的臉,我想看看是不是輪子癟了,啪,鏡頭又切到了格格的臉,我想看看是不是馬上就要滑行到跑道盡頭了,啪,鏡頭又切到了格格的臉,據(jù)我的不完全統(tǒng)計,大概在七八次左右,氣的我當場罵街,這么千鈞一發(fā)之際,就不能讓我好好的沉浸在緊張的氛圍里嗎?我他媽看著格格,一臉的黑人問號臉,這人誰啊,為什么強迫老子一直看她啊!!!!對了,要一視同仁,不能因為格格名氣大就只點名她,其它的刷臉咖也應(yīng)該被記住,比如機場航站樓那女的還有杜江強行撩的那女的都有非常密集的特寫鏡頭,以至于我一直以為她們接下來會有什么重要戲份,后來證明我想多了。
另外還有什么空乘專業(yè)度,不僅沒有體現(xiàn),感覺一直在抹黑,比如空乘坐在乘客的腿上抱著孩子,受傷空姐醒來后活動自如身輕如燕,下飛機的時候卻躺在擔架上被包裹的像個粽子。副機長還可以隨意出駕駛艙撩妹,我看完只覺得機組真的非常不專業(yè)......這電影真不是在黑四川航空嗎?
可能我的要求有點高了,或者導演根本沒想拍個什么精品出來,只想在國慶檔搶個票房,只是對于事件本身對于機長以及對于航空事業(yè),我覺得這部電影真的非常不合格。
《中國機長》觀后感三
國慶將至。
當大部分人準備休假放松時,我卻被催更催得手忙腳亂。
后臺讀者紛紛留言,問:
“過幾天上映的三部電影,你估計哪部最好?”
抱歉。
由于還沒全看完,我不敢妄猜哪部最好。
我只知道,與另外兩部相比——
有一部電影,目前至少有三個“最”。
第一:豆瓣想看人數(shù)相對最少。
第二:首日票房預(yù)售相對最少。
注定撲街?
我看未必。
畢竟,像《紅海行動》《流浪地球》那樣后來者居上的現(xiàn)象如今并不罕見。
也就是說,即便先期不被看好,但只要作品足夠硬核,就有可能反戈一擊。
更何況,除了想看和預(yù)售之外,它還有第三個“最”——
《中國機長》
這第三個“最”,就是:首映日期相對最早。
眾所周知,對于一部大片來講——
首映夠不夠超前,很多時候意味著,主創(chuàng)夠不夠自信。
《中國機長》30號上映,卻早在20號就于四川舉辦了首映儀式。
我本人現(xiàn)居北京,也于22號看完了點映。
你問,觀眾作何反響?
有激情,也有尷尬。
激情在于,機長劉長健安全落地,電影出現(xiàn)黑幕時,影廳內(nèi)掌聲雷動。
張涵予飾演劉長健
尷尬在于,掌聲持續(xù)沒幾秒,黑幕就變成了彩色畫面。
也就是說,放映其實還沒結(jié)束,大家鼓掌鼓早了……
電影最后,朱亞文飾演的監(jiān)管局領(lǐng)導滿臉肅穆,走進飛機檢查駕駛艙。
檢查完畢,望著劉長健被狂風摧殘過的身軀,領(lǐng)導驚詫地說出了六個字:
“怎么那么牛啊……”
此六個字,放到劉長健身上,無疑是成立的。
此六個字,放到中國民航事業(yè)的大部分工作者身上,同樣也是成立的。
了解歷史的都知道,中國在航空技術(shù)方面,比西方晚發(fā)展了幾十年。
但,雖為發(fā)展中國家,中國民航的客運周轉(zhuǎn)量,卻位居世界第二。
更重要的是,中國民航的安全水平,遠遠領(lǐng)先于世界的平均水準。
這一切,究竟是怎樣做到的?
通過《中國機長》,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民航工作者的一天——
以下內(nèi)容含劇透
開場,清早起床,劉長健打開計時器,洗了三四分鐘冷水澡。
洗冷水澡,是為了能保持清醒,能順利完成一整天的工作量。
不得不說,與我每天買奶茶續(xù)命的行為相比,劉長健的確更硬核些。
接下來,是正式上班。
進飛機前,得了解航路情況制定計劃,吃頓健康餐;
進飛機后,得檢查各項功能是否正常。
數(shù)個真實的專業(yè)流程下來,看得我不明覺厲、眼花繚亂。
和杜江以及大部分人一樣,我也是第一次知道——
啟動一架飛機,原來如此麻煩。
SEC 2、3 FAULT意味著擾流板1、2、5在落地時無法啟動,自動剎車失效,1、2無線電失效,副駕風擋除冰失效——轉(zhuǎn)自豆瓣
除此之外,我還第一次明白了,機票為何那么貴。
因為,要令一架飛機完美運作,不止需要機長與副駕駛。
還得有空管局的管制員和氣象預(yù)報員,負責隨時給出地理和天氣的反饋。
以及,災(zāi)難逼近時,得立即調(diào)配救護車和消防隊,并且當?shù)睾桨嗳客E啤?/p>
每次登機出行,都不是你一個人的奔波,而是一群人齊心協(xié)力的艱苦合作。
這其中,當然也少不了乘務(wù)員(俗稱空姐)的陪伴。
鞠躬,要低頭15度;
微笑,要時常掛臉上;
面對任何情景,都要保持理性,情緒不能過于激動。
不僅如此。
飛機起飛沒多久,一名乘務(wù)員就被商務(wù)艙的男乘客刁難。
具體怎么刁難,我就不劇透了(現(xiàn)實中見過太多)。
不過,男乘客有句臺詞,令我印象頗為深刻:
“一個端茶送水的,哪來這么大自信?”
坦白講。
看這部電影前,我也一度以為,乘務(wù)員這個職業(yè),類似于大飯店的服務(wù)員。
只要擁有靚麗的外觀,和能屈能伸的被動型人格,就能吃好這碗飯。
直到,電影進入中后段,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大錯特錯。
隨著駕駛艙擋風玻璃的破碎,飛機突然失控,劇烈反轉(zhuǎn)。
副駕駛徐奕辰,身體飛出一半,腦袋懸掛在窗外;
乘務(wù)員周雅文,由于沒在座位上,直接被震到重傷暈倒。
這些畫面看似獵奇又震撼,實則全都是曾發(fā)生過的真實事件。
徐奕辰和周雅文的扮演者,分別為歐豪與李沁
周雅文昏迷后,機內(nèi)乘客自顧不暇,根本沒人注意地上躺著的乘務(wù)員。
唯獨乘務(wù)長畢男,匍匐進入乘務(wù)艙,發(fā)指令要求每個人按鈴報平安。
就這樣,原本可能活不過下一次顛簸的周雅文,被同事們成功發(fā)現(xiàn)。
同事們堅持不懈的吶喊,在潛意識里喚醒了周雅文的主觀能動性。
周雅文從地上爬起,豎起大拇指,用盡最后的力氣坐上安全座椅……
那一瞬間,李沁以充滿真情實感的表現(xiàn),詮釋了什么叫真正的演員。
接著,由于附近缺少降落點,劉長健只好讓飛機原地盤旋。
盤旋久了,乘客們的內(nèi)心,難免像身體一樣慌亂。
乘客們又喊又鬧,令現(xiàn)場情況越來越糟……
幸虧乘務(wù)員們用肉身阻攔,又以專業(yè)知識悉心安撫,才沒釀成更大災(zāi)難。
看到此時,我終于明白——
原來,被動服務(wù)型大花瓶,只是乘務(wù)員的表面。
到了危機時刻,乘務(wù)員就會反客為主,引導并保護機內(nèi)所有人的安全。
說白了,乘務(wù)員就像是個母親。
表面上給孩子送水送飯,仿佛孩子的傭人一般。
但實際上,母親并不是孩子的傭人,而是時刻準備保護孩子的守護神。
袁泉飾演畢男
毫無疑問。
李沁、袁泉等人的表現(xiàn),成功打破了我對乘務(wù)員的偏見。
打破偏見,也是這部電影沒有明講,卻無處不在表達的一個主題。
如今的觀眾,究竟多么容易對各種人事物產(chǎn)生誤解與偏見?
《中國機長》還未公映,豆瓣就有一條陰陽怪氣的短評,被頂?shù)搅俗钌厦妫?/p>
“為什么要有歐豪”
沒錯。
我們都知道,《中國機長》是一部為國慶獻禮的主旋律電影。
在這樣一部作品中,歐豪的存在,就會令某些觀眾難以理解。
畢竟,歐豪之外的兩個男主角,分別是張涵予和杜江。
畢竟,張涵予和杜江,一個臉型堅實而剛毅,一個臉型傳統(tǒng)而正經(jīng)。
但……
《西游記》里,孫悟空有句話說得好:
人不可貌像,海水不可斗量。
劉長健表面剛毅,實則內(nèi)心卻溫柔無比。
在家里,他疼妻愛女,甚至會抱回沒人要的小動物,跟小動物聊天;
在外面,他工作之余,講話幽默又俏皮,是片中最大的笑點承包戶。
杜江飾演的梁棟呢?
嗯……長得挺正經(jīng),名起得也挺正經(jīng)。
可他的生活作風,卻遠遠不如黃曉明。
身邊明明已有了baby(飾演一位乘務(wù)員),卻還控制不住自己的花心。
上飛機前,他向美女乘務(wù)員挨個要電話;
上飛機后,他只要工作一有間隙,就忍不住去和女乘客勾搭。
這張劇照下面,有位沒看過片的豆瓣用戶評論道:
“一身正氣。”
一身正氣?
實際上,梁棟一本正經(jīng)坐在那,只是在構(gòu)思跟女乘客聊騷的開場白而已……
發(fā)現(xiàn)沒?
與以往那些刻板的主旋律電影不同——
《中國機長》的許多主人公,都表現(xiàn)出了各種與表面形象不太相符的特征。
乘務(wù)員,不再只會畢恭畢敬,而是學會了關(guān)鍵時刻態(tài)度強硬;
黨員(劉長健),不再只會板著臉為人民服務(wù),而是學會了逗人民開心;
體制內(nèi)的青年才俊,不再只會說冰冷的客套話,而是多了絲真實的人性。
徐奕辰(歐豪)也一樣。
徐奕辰是機場新招來的副駕駛。
剛到機場時,他一臉痞氣,還戴墨鏡裝成熟。
工作之余,他除了耍帥,就是跟乘務(wù)員貧嘴。
劉長健看他不慣,總是對他講些大道理:
“當你認為沒有錯誤的時候,錯就一定會來找你。”
“認真檢查設(shè)備,光好看,沒用。”
“我對你個人沒偏見。”
……
所謂沒偏見,其實就是有偏見。
像某些網(wǎng)民一樣,劉長健對徐奕辰有很深的偏見。
實際怎么樣?
起飛前,每一項工作,徐奕辰都順利完成了。
起飛后,擋風玻璃破碎,徐奕辰被狂風席卷。
他的上半身懸掛在外面,受到的壓力超越了人體極限。
過了一會,他雖然被拉了回來,右眼卻腫得像王八蛋一般。
這一次,歐豪來了場自毀式表演,顛覆了以往的帥氣形象。
不過,形象雖毀,卻得到了現(xiàn)場觀眾的笑聲和贊揚。
電影結(jié)尾,徐奕辰強忍傷痛,完成了屬于自己的工作。
飛機成功降落后,劉長健改變了以往的觀念,對他說:
“你以后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駕駛員。”
什么意思?
這部電影,為什么要找歐豪演?
因為,只有歐豪這樣的“小鮮肉”,才更容易提醒觀眾,要懂得打破偏見。
早在先前,我就在文章里,指出過一些網(wǎng)絡(luò)上真實存在的惡劣現(xiàn)象——
從前的從前,我們推崇流量明星即王者;
眼下的今天,我們信奉流量明星即原罪。
從無腦捧殺,到不問青紅皂白的惡意抹黑,網(wǎng)民其實并沒有什么改變。
只是從一種極端,走向了另一種極端而已。
最后,我還想說些與電影無關(guān)的題外話。
老讀者知道,我本人全身幾乎只有手指能動,是一名坐輪椅的殘障人士。
由于國內(nèi)的無障礙設(shè)施非常不完善,所以我每次出門,都要下很大的決心。
無論吃飯、旅行、看電影,還是參加大型活動,我都總是被迫咽下閉門羹。
關(guān)于這些悲涼的社會現(xiàn)狀,我早就寫過文章予以批判。
抱歉,「二十二」我沒看
但。
作為近年平均每年要坐十余趟飛機的人,我從未批判過國內(nèi)的民航工作者。
大多數(shù)時候,民航工作者對我的照顧都很細致入微,閉門羹更是從來不喂。
殘障級別填錯了,沒法使用無障礙設(shè)備,空少就違反規(guī)章,抱我上擺渡車;
發(fā)現(xiàn)我左右無人,雙手又不能動彈,空姐就要坐那喂我吃飯;
看見我身體畸形,空姐反復詢問多遍“要不要再填個靠墊”……
這許許多多的行為,確確實實令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溫暖。
借這篇文章的機會,我想誠懇地向中國民航的工作者們說一句——
謝謝你們。
《中國機長》觀后感四
最近迷上寫影評了。那就分兩部分寫一下中國機長的影評吧。這篇就從電影的角度來談一談吧。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完成度還是很高的。而且對于一提到航空電影就會想的那種辣雞CG動畫的特效,或者是你等類似的沙雕電視劇,這個電影還是給人以驚喜的。
按照慣例,先說說缺點:1.電影最大的缺點可能是故事本身缺乏。故事其實就是簡簡單單的從遇險到脫難,主要故事線也就是機長安全吧飛機開回家,所涉及到矛盾也只是人與自然。所以故事性并不是很好,把這種簡單的故事放到2個小時是十分困難的。當然導演是通過使用很多對人物的描寫或者是一個個小場景來填充劇情的,但是看完后還是覺得有一定的劇情空洞,矛盾也不是很突出。2.張涵予飾演的機長整體非常不錯,但是在結(jié)尾處總讓人覺得不是特別正常,有些過于含蓄了(個人觀點)其實可以通過更豐富一些的對話人物可能就沒那么僵硬了。3. 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人(機長)在這場災(zāi)難中的作用沒有體現(xiàn)出很大的作用。雖然在開頭有強調(diào)不要漂亮要精準,影片做到了沒有華麗的操作,但是對于精準我沒這么看出來。3.配音總感覺有些問題,有的地方是收現(xiàn)場音有的地方又是后期配音,甚至在一個場景中的配音都有不一樣的地方,就感覺很迷。
當然了,優(yōu)點還是很多對了:1. 這個特效我戳爆好吧。講真我都有點分不清是不是特效了,就感覺遠處的云和山肯定是特效,但這飛機又在隨風振動搖晃甚至周圍的空氣都有扭曲,真的還是太強了。2. 故事節(jié)奏掌握在我看來非常好,因為這部戲矛盾點太少,很容易拍著拍著就顯得很拖沓。但這部劇中對整體結(jié)構(gòu)的掌握是非常到位的。從一開始的平靜到災(zāi)難的來臨以及最后的解決都是很連貫的沒有很明顯拖劇情的感覺。就這個故事來說我覺得是非常不容易的了。3. 希望隔壁我和我的祖國過來學學鏡頭,同樣是晃動2個小時的電影,為啥我看中國機長眼睛就不難受呢?影片中由于飛機遇到氣流等會有大量晃動的鏡頭。但是我發(fā)現(xiàn)每次出現(xiàn)晃動鏡頭時鏡頭中的內(nèi)容是相對單一的,或者會有很強的導向性去指引觀眾。所以雖然鏡頭時晃動的,但是觀眾在這個鏡頭中所看到的物體卻是單一且不變的,可能就是這種技巧減少了觀影上的不適吧。4. 人物塑造上還是很出彩的,尤其是那一個個乘客。通過很短的戲份卻可以使觀眾腦補出他們的故事還是很棒的,其中那個退伍的軍人老爺爺要我印象很深刻。
不管怎么說,還是一部很完整很不錯的電影,還是可以去看看的。
剛看完《中國機長》回來迫不及待的寫點自己想說的,《中國機長》個人認為應(yīng)該算是國慶檔最好的電影了,有顏值、有畫面、有情節(jié)、有情懷、有思考、有愛國。
我們由淺入深一點點說:
先說顏值
整部電影 張涵予 / 歐豪 / 杜江 / 袁泉 / 張?zhí)鞇?/ 李沁 / 雅玫 / 楊祺如 / 高戈 / 黃志忠 / 朱亞文 / 李現(xiàn) / 楊穎 / 陳數(shù) / 焦俊艷 / 吳樾 / 闞清子 / 余皚磊 / 劉浩 / 李岷城 / 馮文娟,每個人都是讓人賞心悅目的顏值,帥氣配機長、漂亮配空姐,毫無違和感,顏值引起極大舒適。
作為一部由近期真實事跡改編的電影,事件結(jié)果基本都在預(yù)料之中,所以更多的看點是通過驚心動魄畫面來塑造,在擋風玻璃破碎的一瞬間,副機長被吸進窗外時,瞬間感覺一股涼氣,在飛機沖過云團時,那泰山壓頂般密布的烏云,不斷閃爍著的閃電,那大且有勁的冰雹,每個細節(jié)都在盡力渲染出那危險的處境,看的我不由自主的倒吸一口涼氣。
電影把飛機起飛前每個極其平常的動作都給了特寫,乘務(wù)員和機長出發(fā)前的信息確認,乘務(wù)員檢查客艙、航管工作人員確認飛機狀態(tài)等等情節(jié),告訴我們飛機從順利起飛到安全落地,有那么多人默默做著這么多工作,算是對民航一個系列科普,當讓乘客登機后,每名乘客的表情動作都在詮釋著他們此行的目的和他們的人生。有人說看人生百態(tài)去火車站就行了,其實這飛機上也是人生百態(tài)的縮影。
回家要為女兒過生日的父親,準備結(jié)婚的未婚妻,去看逝去戰(zhàn)友的老軍人,回家找爸爸的小男孩,有錢挺橫的商人,失落去散心的旅人,老年團要去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送哥哥骨灰回家的弟弟,每個人都是一種情懷的象征,都在演繹著世間不同的人生,也是不同階段的我們,就像乘務(wù)長畢男說的那樣:我們也是女兒、孩子、父親、母親。每一個身份代表著一種情懷,每一段人生經(jīng)歷也代表一種情懷。
大體情節(jié)在看之前基本都知道,但是大多細節(jié)卻能詮釋人對生命的思考,我記得鄭鈞在一個綜藝節(jié)目上說過,人生要面臨三個未知大謎題:我什么時候死,在哪死,以什么方式死去。就在飛機氧氣面罩墜落下來的那一刻,飛機上的乘客他們仿佛看到了答案,但是他們不相信命運就此終結(jié),他們要反抗,因為他們有愛的人,他們有愛他們的人,愛他們的人在等他們回家,就像可愛的女兒在等爸爸回家過生日,淳樸的爸爸在等兒子妻子,啰嗦的母親在等兒子。
高端的塔臺指揮大廳,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各部門密切配合的協(xié)作機制,都在展示著我們這樣一個強大的祖國,最近70周年閱兵,有句話挺火,“飛機再也不用飛兩遍,盛世如您所愿”,是的,不僅不用飛兩遍,中國的客機飛行安全在全球也是位于前列。與此同時,現(xiàn)在的中國也越來越有底氣,在波音737max被曝出有安全隱患時,中國第一時間停航了所有的波音737max飛機,也是世界第一個率先停運波音737max,為什么敢這么做?因為要保證老百姓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