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長篇影評 優(yōu)秀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4篇
影片中最令我有感觸的一句話,不是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也不是太乙真人的“不認命便是哪吒的命”,而是李靖的那句“別在意別人的看法,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哪倪钢凳?a href="http://9000bbs.cn/zuowen/guanhougan/">觀后感,希望能幫到大家!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
1.
哪吒里的臺詞,真是一言難盡。融合了一言不合就要毀天滅地的玄幻網文風,不文不白的文白夾雜風,快手土味視頻風及網絡流行梗。
「來者何人,報上名來。 」這叫統(tǒng)一,如果是「來者何人,快點說出你的名字。 」不倫不類。
李靖那句「他是我兒!共晃牟话撞煌,即不雅馴,也不流暢?谡Z「他是我兒子」,「他是我孩子」都恰當。并不是四個字的就有文化,先把話說利索就是最大的文化。
這倒不是說現代漢語比半文半白的臺詞好,風格統(tǒng)一最重要。三國演義整部劇,臺詞全部文白夾雜,沒有一句出戲之感。諸葛亮罵王朗罵的平仄交錯,對仗工整。諸葛亮上來一句:「你這匹夫!癸L格統(tǒng)一。如果罵:「你這缺心眼兒。安敢在眾目睽睽之下,妄言人性耶!挂幌伦泳腿懒恕
2.
太乙真人不時蹦出來一句網絡流行語,我承認這效果非常好,每次用現代口語或者網絡流行語玩梗,電影院總能充滿嘎嘎嘎的笑聲。可臺詞風格不統(tǒng)一讓人不斷出戲,感覺一會在封神演義的商朝末年,一會在刷微博,一會在刷抖音,時間線都亂掉了。
海報上的臺詞:我命由我不由天。假大空的網文玄幻風撲面而來。
哪吒里臺詞一會古文風,一會玄幻風,一會網絡流行語,一會抖音勵志風,還有土味視頻風。語言風格不統(tǒng)一,是對世界觀的設定不清楚。想想哈利波特,連罵人都是罵「泥巴種」,符合巫師世界的文化習俗。
3.
什么樣的笑話最能引起共鳴?下三路屎尿屁最能引起共鳴。太乙真人的褲襠是笑點擔當。
哪吒玩弄伏魔幫的幾個小孩,剪輯的非常漂亮,也搞笑,這一段里電影院里充滿了笑聲,但還是加了點尿,編劇覺得不加點屎尿屁,笑料還是不夠味兒。
這個笑點用情節(jié)推進和剪輯去完成,比太乙真人的褲襠要高明,但還是滋了尿。
太乙真人的坐騎,橘越淮而枳,對比本身就很喜感?善柚芗业淖彀堰@個這笑話大聲說出來,生怕別人看不懂這個梗似的,畫蛇添足。
還有很多不錯的笑點,值得一看。作為一部合家歡的電影,老少都能爆發(fā)出陣陣笑聲,就合格了。
說完笑點,再說哭點。哪吒父親為救兒子不惜犧牲自己有人淚目,哪吒那句「今天是我生日宴,不準哭哦。」很多人淚目,可一部電影并不是以眼淚去衡量的。
這兩個橋段讓我想起抖音里的小視頻,設置一個場景,用讓人尷尬的臺詞刺激你的淚腺,恨不得在臉上寫上「給我哭」。
讓人哭比讓人笑低級,用一個點反復去刺激觀眾的淚腺,沒有層次上的推進,技巧也不夠高明。
4.
電影的設定非常好,黑白二元的對立,可哪吒的轉變太單薄,敖丙也沒有深入挖掘。電影主要講親情拯救了偏見,可親情表現的也太少。
你會說電影時間有限,來不及表現這么多,可電影用了1個小時去表現哪吒的熊孩子特質,這一塊不那么重要的著墨又太多。
想想前不久上映的玩具總動員 4 。胡迪的轉變有多少次拉扯和掙扎,牧羊女只是個引子,胡迪在電影開場就處在掙扎中,忠誠與背叛,在那一刻潛意識就做出了決定,整部電影講了怎么克服政治不正確的魔障—玩具不能背叛人類。可哪吒變的太快了。
雖然有很多小瑕疵,總體來說算一部不錯的商業(yè)動畫,值得一看。但吹成中國動畫的擔當就過分了。
這部電影講了天生充滿暴戾的兒童馴化的過程,符合主流價值觀。
5.
79 年上海美術制片廠的哪吒鬧海 ,講的是一個反叛的故事。在儒家文化圈,馴化太常見了,反叛才讓人熱血沸騰。
傳統(tǒng)美德的孝順,本是天性,父母愛子女發(fā)自天性,子女的孺慕之情發(fā)乎自然,可儒家把天倫之樂異化成孝道,演變出割肉給媽吃這種異化的道德訓誡,還特么是后媽。
二十四孝都有心理問題,有個故事講的是殺了自己孩子給爹媽吃,理由是孝順是第一位的。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異化的孝道卻沒人敢提出一點異議,你看,證治正確也是自古有之。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鼓倪赶鞴沁父,削肉還母。故事本身就大逆不道,挑戰(zhàn)儒家的倫理綱常。但這也是這個故事最有價值的一部分。
即使是現在,這個故事也極度讓人不適。畢竟現在有些地方還要磕頭,學校還時不時鼓動學生給父母洗個腳。
本部電影舍棄了這個偉大的主題。
把反叛改編成馴化,而用的方式是親情。
父母更愿意選擇合家歡的電影,更愿意自己的孩子聽話有禮貌而不是惹事叛逆,然而所有的孩子都安安靜靜的聽父母的話,世界會變得更好嗎?
哪吒之魔童降世精彩觀后感
最近有部電影刷爆了各大社交網站,于是周末我也去電影院趕了回大熱,看完后感觸還挺深的,當然作為一個動漫迷來說最大的感觸就是國漫近兩年的發(fā)展真是突飛猛進,無論是畫面制作,還是類型的擴展,亦或是配音和劇情,都是發(fā)展飛躍,以至于我有一段時間徹底沉迷在國漫中無法自發(fā)。(ps:我會說這個看起來最差的開頭是我刪了又寫,寫了又刪,大概十幾遍,浪費了四十分鐘,最后自暴自棄的結果嗎?)
咳咳咳……,跑題跑的有點遠,趕緊拉回來。
首先講講我的觸動點:
觸動點一:哪吒和母親踢毽子,踢到一半不得不因為臨時出現的緊急事件而走,哪吒坐在屋頂望著母親離開時,眼神露出落魄,我好像看到了當年留守的自己,心揪的疼了一下。
觸動點二:哪吒對敖丙說:“因為你是我唯一的朋友。”敖丙說:“你也是我唯一的朋友。”,在兩個異類的世界,一個因為出生就背負了魔的稱呼,所有人都對他避之不及,一個因為出生就背負了要拯救龍族的使命,從而隱藏了自己,他們都沒有朋友,他們是彼此黑暗中透出的一點光,也是唯一的光。
觸動點三:李靖一命換一命時和哪吒遭遇天劫時殷夫人那撕心裂肺的叫喊。這兩個地方我都沒忍住淚流滿面,大概真是年紀大了,每次看到這種情景,我總是想起我爸媽,想起我做手術時,我媽說:“別怕,別怕,別怕。”,想起我縱然如此不聽話,他們縱然生氣,也做過傷害過彼此的事情,卻依舊事事想著我。
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觸動的地方也不一樣,關于我自己的體會就說到這了。繼續(xù)說回到動漫。
動漫主題曲太乙真人中說:“如果你問我,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我也不曉得,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
哪吒是不幸的,一出生就因為魔珠被定義為魔童轉世,所有人提起他都是避而遠之,明明什么都還沒做,便被世人加上了枷鎖,永遠關在了十惡不赦的牢籠里。但他同時又是幸運的,他有永遠愛他不放棄他的父母,他有一路引導他的恩師,他遇上了愿意與他共患難的摯友,加上自己堅定的心,于是他很幸運的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但這世間能看得見都是對抗命運成功的案例,多得是因為成見,反抗無力,永遠被踩在泥濘中,藏在黑暗中,連嘆息都幾不可聞。而我每每思及此,心情都異常沉重。
孩童時,看電視電影眼里只有善與惡,簡單明了。年紀越大,反而分不清孰是孰非,是是非非也變得模糊不清。
你說申公豹壞嗎?龍王壞嗎?站在他們的角度,也許我們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申公豹說:“人們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動。”所以無論龍族怎么樣戎馬半生為天庭斬妖除魔,也只能永遠帶著龍王榮號永遠被關在海的最深處鎮(zhèn)壓那些妖魔,一步不得離開,無論申公豹多么刻苦努力,永遠也得不到元始天尊的認可。無論敖丙怎么生性善良,做什么善事,揭下遮蓋,露出龍角時,依舊只有一片喊打喊殺聲。
而造成這一切結果,僅僅只是因為人們對“妖”的成見,妖就是惡,妖就是魔頭,妖就是狡詐多端,于是人們厭之避之怕之,于是對其打之嘲之壓之。
然而無論有什么樣的成見,成見有多大,哪吒最后不負眾望,攜手摯友,終于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終于點出了這部電影的主題:“我命由我,不由天。”
雖然我一直覺得這電影乍看之下確實熱血,細思之下確實滿滿的嘆息。還是希望我們所有人無論現實環(huán)境如何,都能不迷失自己,也希望所有孤獨的靈魂都能遇到你的那個敖丙,從此在人生這條路上有個伴。
關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觀后感
我只身來到神的面前。可是,那里已經站著另一個我。那個暗黑中的我,究竟是誰呢?
——泰戈爾
也許大家會有一個感受,這部作品的表現手法像極了“星爺”。首先,太乙真人的外貌、申公豹的口吃、殷夫人懷胎時的“調皮”、大眾固有哪吒形象的顛覆以及那位壯實的女路人……作品中時時刻刻說著“做自己”、“最害人的是成見”,又在這些視覺與傳統(tǒng)形象的反差上做足了功夫。其次,一些所謂的“笑點”上又另人們感受到悲傷下的無奈。除去申公豹那一個“吸屁”鏡頭,個人對于其他的鏡頭真的笑不出來。
作品對于蒙太奇的運用、對于細節(jié)鏡頭的刻畫、對于特效鏡頭的處理,自有更為專業(yè)的人士在他們的影評中,從更為專業(yè)的角度去闡述。我在這里僅僅記錄下自己關于作品的一些感受。
一、因果
混元者,元氣未分,混沌為一,元氣之始也。
萬物負陰而抱陽,太極也。
影片一開場便是“收服”混元珠,并被元始天尊煉化一分為二,引出后續(xù)劇情以及最后的并肩作戰(zhàn)。
1.哪吒與敖丙
影片中本為一體的“魔丸”與“靈珠”,將陰陽的四種關系“陰陽互體、陰陽化育、陰陽對立、陰陽同根”貫穿始終。同時,又在人物上,表現出柔寒暑之陰陽(屬性)、柔剛之陰陽(性格)、靜動之陰陽(性情);ンw而出生、化育而成長為因,對立而相遇、同根而協作為果。
2.太乙真人與申公豹
在“收服”混元珠過程中,太乙真人與申公豹的處理方式,也為后續(xù)內容作了鋪墊。一個是哄,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雖不拘小節(jié)、抵不住誘惑,卻體現了大是大非面前的“不忘初心”;另一個是直接打,不謂緣由、不探其理,體現的則是唯我獨尊、唯利是圖。在元始天尊交給太乙真人任務時,他難道會考慮不到申公豹的心性?借用電視劇《隋唐英雄傳》中的一段話“正因為秦王宅心仁厚,才不適合立為太子”,試想一下給予宅心仁厚之人要位,定不會設防,或被有心之人加以謀害;反之,若心胸狹隘之輩居高位,心存仁義之人便不會心生他意。如此淺顯的道理,元始天尊這等人物是不會不知曉的,或許是為下一部《姜子牙之一戰(zhàn)封神》做的另一個鋪墊吧。結果,太乙真人成為“玉虛十二仙”之一,而申公豹(封神時期)被玉虛宮除名。(先不考慮截教與闡教的恩怨及理念)
3.哪吒與父母與陳塘關百姓
“魔童降世”,百姓出于恐懼,疏遠乃至抵觸哪吒,導致了哪吒心底渴望被認同;父母出于疼愛,為消除百姓們心中對哪吒的芥蒂以及“三年之變”而奔走,導致了哪吒的孤獨及誤解。最終,哪吒付出肉身的守護,被百姓認同;父母的初衷,也被哪吒接受。因果的實現,往往伴隨著不斷的不求回報的付出與犧牲。(是不是有人會想到《火影忍者》中的漩渦鳴人?!)
二、情感
情感,在心理學中包括道德感和價值感兩個方面,具體表現為親情、愛情、幸福、仇恨、厭惡、美感等。
1.親情
整部作品中,最為戳人淚腺的便是“親情”。
李靖為哪吒被錯投“魔丸”而跟隨太乙真人尋求解決方法,錯過與哪吒最初一年的陪伴,致使哪吒對父親言語的誤解、對母親忙碌的不解;為哪吒不惜性命的“換命符”以及為防止妻子擔心的不告知;為了讓哪吒開心而說的那句“當了陳塘關總兵這么多年,這點情面還是有的,哪怕一家一戶的跪求”……一個男人,一家之主,一個頂梁柱,將親情中父愛如山的言輕情重詮釋的淋漓盡致。
殷夫人從哪吒出生時的拼死相互,手掌被咬出血仍在愛撫,到“舍命踢毽”又不辭辛勞斬妖除魔也要為哪吒建立百姓認同感。這親情中的母愛如水又無微不至成為哪吒成長中沒有走向墮落最為重要的因素。
當看到哪吒理解了父親、母親的親情,襠下敖丙一錘時,有多少觀眾是含著淚光想著自己究竟為父母做過什么,又有多少人在混天綾鎖住李靖夫婦獨自飛向萬劫雷霆時而潸然淚下。
小男孩為妹妹的奮勇,母親為孩子不顧危險與恐懼拿起船槳砸向哪吒,甚至龍王多問的那一句“真能確保我兒沒有危險的接受靈珠?”……親人永遠是在你危險時奮不顧身,又在你平安時靜靜守護的那個人。
2.友情
因為成長的環(huán)境所致,哪吒沒有朋友,敖丙亦沒有。因為命運的鎖鏈,哪吒與敖丙成為了朋友。兩個極其孤獨靈魂相遇,惺惺相惜也好,同病相憐也罷,兩個人極為珍視這段友情,也在最終天劫降臨之時同生死共進退做了完美的詮釋。(崇尚“兩開花”情節(jié)的人,出門右轉不送)
3.仇恨與厭惡
敖丙被賦予的仇恨源于龍族與天庭理念的不合;百姓們的厭惡源于對未知事物的恐懼以及人云亦云的觀念。被賦予的仇恨可以在某一契機下化解;被“洗腦”的厭惡也會在某一情境下煙消云散。當仇恨與厭惡的情感消散之際,一切都將破云而出成就萬里晴空,擁有“踢毽子”時的幸福。
三、感受
在如今車水馬龍的城市里,在霓虹閃耀的街道中,我們時常感到孤獨與力不從心,我們又何嘗不是影片中的哪吒或敖丙,要么不被理解,要么背負了太多,誤解愛我們的人,甚至傷害到他們。
有時,也會成為惡語相向、人云亦云的百姓;或是心生妒忌、狼子野心的申公豹。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一書中寫道:孤立的個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應行為的能力,群體則缺乏這種能力。群體中的個人極易受刺激因素的影響,轉眼之間就從最血腥的狂熱變成最極端的寬宏大量和英雄主義。群體很容易做出劊子手的舉動,同樣也很容易慷慨就義,為每一種信仰的勝利而不惜血流成河。
影片中最令我有感觸的一句話,不是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也不是太乙真人的“不認命便是哪吒的命”,而是李靖的那句“別在意別人的看法,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
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一個人的孤獨——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
身世之謎——被排除在外的獨孤
關于哪吒的身世引起的不被歡迎、被排擠、被孤立引起的一系列反應。
父母師父鄉(xiāng)鄰都心知肚明
他是魔丸轉世
只有哪吒本人被蒙在鼓里
他明明感受到了
鄉(xiāng)鄰對自己的恐懼
伙伴對自己的孤立和排擠
明明感覺到父母對自己
無奈的“嚴加禁錮”
兩難的“特殊照顧”
這一切都傳遞出一個訊息
背后有鬼
然而
沒有一個人敢于
或愿意告訴他
真相
他一個人獨自抗爭:
惹是生非
唯恐天下不亂
其實都是在說:
我想知道真相!
真相不可怕
可怕的是一個人孤零零的被排除在外
其實哪吒的父母、師父都是愿意和他一起面對的
但唯一沒有做的就是
告訴他
然后
我們一起面對
告訴他
這一環(huán)很重要
看看我們身邊
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抱養(yǎng)的孩子
父母離異的孩子
一個至親離世的孩子
......
家里明明發(fā)生了重大事件
而且和孩子密切相關
大人的態(tài)度是:隱瞞、保密
這樣真的好嗎?
最后還是“別有用心”的人
申公豹
捅破了這層窗戶紙
這時
所有的一切
明亮通透
為什么鄉(xiāng)鄰對自己如此恐懼
伙伴對自己如此孤立排擠
師父對自己如此那般的諱莫如深
父母對自己如此那般的進退兩難
理解
然后接納
選擇
就在我的手中
是從命認輸
繼續(xù)“魔丸”不化
還是奮力抗爭
信命
但不認命
Ta選擇了后者
出身
我們無法選擇
已經發(fā)生的
我們無法選擇
正在發(fā)生
和將要發(fā)生的
我們可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