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記(六)-----8月8日
早上八點半,別過游船,我們如期而至重慶。在等火車去成都的檔兒,我和爸爸媽媽在車站附近的富僑店做了個足底按摩,瀟灑了一把。當火車順利抵達成都后,我們前腳剛入住蜀亭酒店,后腳便奔向了著名的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是中國唐代偉大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入蜀,在成都營建茅屋而居,始稱“成都草堂”。杜甫在這里先后居住近四年,創(chuàng)作詩歌流傳至今的有240余首。他的詩作不像詩仙李白那樣浪漫灑脫,處處飽含著憂國憂民的情懷,所以后人尊稱他為詩圣。
草堂中有一尊杜甫的塑像,他衣衫單薄,瘦骨嶙峋,可見當時他的生活是多么窮困潦倒啊。據說,就是這么一間簡陋的草屋,在一年秋天,一場狂風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秋雨澆透了屋內的衣被。茫茫黑夜,杜甫百感交集,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膾炙人囗的不朽詩篇。
望著現在翻修一新的杜甫草堂,聽媽媽背誦:“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詩句,我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草堂門前那一幅名聯上——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
晚上,爸爸請我們吃了一頓熱乎乎的火鍋,四川麻辣名不虛傳,我用筷子蘸了一點紅油湯,舔舌嘗了嘗,立馬感到舌頭就像生起了熊熊烈火,又麻又辣,直逼喉嚨,那股味道真是無法形容。我只能用冰鎮(zhèn)的飲料來緩解口中的 “痛苦”,唉,看來,我是當不了四川的“辣妹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