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游 秦 淮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漫步在南京夫子廟,耳邊不覺想起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
夫子廟傍依著秦淮河,如今依然很熱鬧,傍晚起便燈火通明,人流穿梭,偶有那燈,那光照不到的地方,神神秘秘。碧陰陰的秦淮河上浮著一艘艘透著古韻的現(xiàn)代電動畫舫;河兩岸,那雕欄畫棟、綺窗絲障,經(jīng)歷了風(fēng)風(fēng)雨雨,在不經(jīng)意間訴說著那凄婉的故事……
秦淮河上的一大特色,便是那千奇百怪、久負盛名的橋了——文德橋、朱雀橋、來燕橋等等。據(jù)說,各代君王、高官或貴族,為了達到某個目的,或慶祝一次勝利,建立起架架優(yōu)雅的拱橋。
夜晚,伴著璀璨的燈光,船行過橋洞,依稀可見橋墩似乎有些斑駁陸離,但依然挺立著。有些單孔橋的內(nèi)壁,雕刻著一些字呀,畫呀,多孔橋則有著三至七個的橋洞。坐船行駛在其中,可真有些魂牽夢繞的感覺呢!難怪朱自清寫出了傳世佳作《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唐代詩人杜牧留下了:“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千古名句。
船行至白鷺洲公園,周圍樹木多了起來。據(jù)說,這是明皇帝朱元璋賞給他的開國大將——徐達的三座“花園”之一。真不愧是皇帝的賞賜,輕煙淡粉、柳碧水清,宛如一個人間天堂,夏能避暑,冬可驅(qū)寒。
船回至夫子廟,經(jīng)過了李香君故居,讓我想起了“秦淮八艷”——那是明末清初的八位秦淮名妓,她們能歌善舞、寫詩作賦,雖淪落青樓,卻堅貞不渝,被后人廣為傳頌。
秦淮河邊的江南貢院,毗鄰夫子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我能想象,透過墻壁,古代考生奮筆疾書的樣子,有多少夢想在此騰飛,又有多少夢想在此止步。
“十里秦淮千年流淌,六朝勝地今更輝煌”。 眼前,夜中的秦淮,沒有了彼時的絲竹弦樂、晝夜笙歌,有的只是一水秦淮、承載著千古悠悠多少夢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