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半日游
天壇半日游
王軒宇
天壇是我們在北京旅游最后的一個景點。早上八點,我們就從總參招待所出來,搭到五棵松路口地鐵站,乘地鐵到前門,再換乘公交車來到天壇。
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祈谷(祈禱豐年)和祈雨的場所。由“圜丘”和“祈谷”兩壇組成,總稱天壇。天壇院子面積寬闊,是故宮的兩倍,是北海的四倍。
我們從天壇北門進入到天壇院內,進門后先向西,去了“雙環(huán)萬壽亭”,然后又經(jīng)過丹陛橋來到圜丘壇。
圜丘壇是皇帝祭天時設祭場的地方,故又有祭天臺、拜天臺之稱。壇為園形,分為三層,每層四面出陛,各九級。壇面鋪艾葉青石,最上一層中間是一塊圓形中心石,外鋪扇面狀弧形石塊九圈,內圈九塊,每向外大一圈數(shù)量遞增九塊,中、下層也是如此。圜丘各層面外的欄板數(shù),也都是九的倍數(shù)。
圜丘壇外圍有壝墻兩重,內壝圓形,外壝方形,均為藍硫璃瓦通脊墻頂,墻壁涂為紅色,四方各有圓柱三門白石靈星門一座。
站在圜丘壇上舉目四望,在蔚藍的天空下,一座通體素白、雕欄玉砌的高壇周圍,古柏森森,殿閣巍巍,壇臺好似潔白的云朵飄浮在紅墻藍瓦青枝綠葉之間。給人以深沉高雅、端莊穏重之感,使人留連。
從圜丘壇下來,我們來到一個圓形的圍墻院子,這就是有名的“回音壁”。從藍硫璃瓦頂?shù)娜蛄Тu券門進入院內,“回音壁”圓形的院子正面就是皇穹宇。
皇穹宇是圜丘祭祀神主的供奉所。單檐圓攢尖頂?shù)膱A殿,鎏金寶頂,漢白玉石基,周圍有石護欄桿,東西南三面各有臺階十四級,正面(南面)臺階上刻有浮雕二龍戲珠的丹陛石。前面裝飾為菱花格隔扇門窗,殿內天花板為貼金龍鳳,八根金柱上是貼金纏枝蓮,莊嚴富麗,光華奪目。
回音壁外西側,有一棵古老的檜柏,樹枝蟠曲,糾纏紐結,如群龍相斗,被人門稱為“九龍柏”。
從皇穹宇出來,我們來到了“祈年殿”。 祈年殿是一座藍硫璃瓦圓攢尖頂三重檐的圓形大殿,上層檐下懸掛著飛龍華帶匾,上書鎦金大字“祈年殿”。三層藍色屋檐逐層向上收縮,給人以藍天重重,不斷向上之感。殿頂?shù)纳徎ㄗ,安放著巨大的金光燦燦的鎦金寶頂,猶如皇冠上一顆絢麗的寶珠。
祈年殿是我在北京看到的最高的、且造型又優(yōu)美的圓形殿堂。它湛藍的屋頂,朱紅的檐柱,殿內二十八根楠木大柱,環(huán)轉排列,全以石板鋪地,中心是一塊圓形大理石,上面有天然的龍鳳花紋,稱“龍鳳石”。龍鳳石與祈年殿上方中央的龍鳳藻井上下對應,奇趣盎然。祈年殿內全部用“龍鳳和璽”彩畫裝飾,顯得華麗、端莊。祈年殿建筑華貴富麗,雄偉壯觀,是我國古代建筑藝術史上的一大杰作。
天壇是我國古代保存下來的規(guī)模最大、形式最美的壇廟建筑群,它從1420年建成,以后經(jīng)過多次修繕、擴建,建成現(xiàn)在的樣子;現(xiàn)在,隨著封建社會的消亡,天壇已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成為我們休憩旅游的景點。如今,我們徜徉在這紅墻、白石、藍瓦、綠樹之中,在遍植四、五百年樹齡的蒼松翠柏之下,更感受到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這一建筑的偉大,為我國悠久的文明歷史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