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黃山的作文
怪石,是構成黃山勝景的又一“絕”。在黃山到處都可以看到奇形怪異的巖石,這些怪石的模樣兒千差萬別,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都活靈活現,生動有趣。在121處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飛來石”、“仙人下棋”、“喜鵲登梅”、“猴子觀海”、“仙人曬靴”、“蓬萊三島”、“金雞叫天門”等。這些怪石有的是龐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瓏;有的獨立成景,有的是幾個組合或同奇松巧妙結合成景。還些怪石因為觀賞位置和角度變了,模樣兒也就有了變化,成了一石二景,如“金雞叫天門”又叫“五老上天都”,“喜鵲登梅”又叫“仙人指路”就是移步換景的緣故。 在位于獅子峰前,一只可愛、活潑的猴子獨踞峰頂。從遠處看,我還以為一只真猴在峰頂靜觀云海起伏呢!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只石猴,它仿佛在靜觀云海起伏,當云海散去是,石猴仿佛有在觀望太平縣的秀麗風景。所以“猴子觀海”又名“猴子望太平”。
在溫泉到湯嶺的路上有一座巨大的石頭斜立在那兒,上面刻這“醉石”兩個字。傳說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在這飲酒聽泉、樂而忘返!因此得名:醉石。
在玉屏峰西側,還有一座望夫石,它的形狀好像少婦立足石臺,盼望丈夫早日歸來,因此得名:望夫石。
在耕云峰上的一座巧石,一只活潑逗人的小松鼠,拖著蓬松的大尾巴,想越過萬丈深淵,躍上高聳入云的天都峰。名字大家可想而知,那就是――“松鼠跳天都”。我看了這些怪石,心中不禁想:究竟黃山的怪石是自然形成的,還是人工制造的呢?
黃山的怪石可不止這些,還有仙人入定、鯽魚背、天鵝孵蛋、天橋、象鼻石……如果大家想了解,請到名冠天下的黃山看看吧!
黃山延綿數百里,千峰萬壑,比比皆松。黃山松,它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為母,頑強地扎根於巨巖裂隙。黃山松針葉粗短,蒼翠濃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態(tài);蛞邪锻Π,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橫、忽臥、忽起,“無樹非松,無石不松,無松不奇”。
黃山松是由黃山獨特地貌、氣候而形成的中國松樹的一種變體。黃山松一般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黃山北坡在1500-1700米處,南坡在1000-1600米處。黃山松的千姿百態(tài)和黃山販自然環(huán)境有著很大的關系。黃山松的種子能夠被風送到花崗巖的裂縫中去,以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鉆勁,在那里發(fā)芽、生根、成長。黃山泥土稀少,但花崗巖中肉紅色的長石中含有鉀,夏天雷雨后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氮鹽,可以被巖層和泥土吸收,進而為松樹的根系吸收;松樹的根系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巖石,把巖石中的礦物鹽類分解出來為己所用;花草、樹頁等植物腐爛后,也分解成肥料;這樣黃山松便在貧瘠的巖縫中存活、成長。地勢崎嶇不平,懸崖峭壁縱橫堆疊,黃山松無法垂直生長,只能彎彎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長。由于要抗暴風御冰霜,黃山松的針葉短粗,冠平如削,色綠深沉,樹干和樹枝也極堅韌,極富彈性。黃山松的另一特點是,由于風吹日曬,許多松樹只在一邊長出樹枝。黃山松姿態(tài)堅韌傲然,美麗奇特,但生長的環(huán)境十分艱苦,因而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根部常常比樹干長幾倍、幾十倍,由于根部很深,黃山松能堅強地立于巖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霜卻依然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