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小屋”開啟心與心的交流
“心靈小屋”開啟心與心的交流
南京市江寧區(qū)秣陵初級中學 許廣敏
一、背景
進入21世紀,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物質(zhì)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相對于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視已經(jīng)滯后了。單親家庭的出現(xiàn),使這部分家庭的子女教育面臨新的困惑和問題。這種家庭的孩子往往存在自卑、孤獨和封閉的心理特點;兒女留在家中由祖輩照顧,只求吃飽穿暖,談不上家庭教育。因此,重視和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德育工作,德育領導帶領各班主任積極開展學生德育活動,關心學生思想道德發(fā)展狀況,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我班主要開展了“心靈小屋”活動,所謂“心靈小屋”就是在班級的放一個信箱,讓學生把自己在學習、生活、人際關系、家庭、心理等方面所碰到的疑難問題寫一封信放到信箱中,然后周末老師打開信箱,拿出信,根據(jù)問題的不同性質(zhì)通過筆談、面談或者討論、主題班會等形式給予解答的一種教育方法。
這種教育方法的提出基于這樣兩點考慮:
1、對教育的交互性和對話性的考慮。班主任管理班級的過程,實質(zhì)上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一種雙向的情感交流過程。交流必須通過一定的途徑和渠道,才能得以實現(xiàn)。而教育是要有對話的,這種對話,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文字兩方面。沒有對話,就沒有交流,也就沒有教育。
2、對于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F(xiàn)實中,很多學生或含蓄、或靦腆、或膽怯、或因沒有合適的場合和時間,而羞于開口或失去了開口的機會。這時,書面交往的優(yōu)越性便顯現(xiàn)出來。所以,在班級管理中,我堅持將“心靈小屋”作為我與學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徑之一。班主任與學生建立知心朋友的關系,與學生進行心語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思想,而且還可以將自身有益經(jīng)驗告訴學生,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指正學生的某些缺點,使學生少走歪路,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案例
以下這個案例是我從“心靈小屋”中收到的學生來信中的一個案例,信中這個學生談到了他得不到家庭溫暖的痛苦、無奈和無助等心理情緒,我及時與他進行了面談,給與了他積極有效的心理幫助。
學生姓名:陶剛,男,15歲,七年級學生。
(一)學生基本情況:
父母是農(nóng)村人。父母離婚后,母親改嫁,又組成了家庭;父親又和城區(qū)的一個女的在一起了,幾乎不回來看他,即使回來也只給一點生活費,然后匆匆的走了。家里有個身體不好的奶奶照顧他。由于沒人管教陶剛,該生失去學習信心,自卑,調(diào)皮,總是做些使人意想不到的事。
。ǘ┟嬲勥^程:
學生主訴:
我的家里根本沒有家庭暴力,我真希望爸爸能打我一頓。自從我懂事開始,我就“沒有爸爸媽媽”了?吹絼e人家的孩子與父母在一起,開開心心,有父母帶著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就慢慢的變成不愛學習了。在班級搗亂,不做作業(yè),經(jīng)常逃課,欺負小同學,有時賭博抽煙,甚至有時也不回家過夜。我也知道這樣下去,我會毀掉的。但就是有時控制不住自己。念書沒意思,我真不想讀書了,但我不念書,我爸爸就不給我生活費,不給我零花錢。我就只好天天來上學,但是我已經(jīng)學不進去了。我的心思整天放在玩和混上了,經(jīng)常違反校紀校規(guī),面對學校和班主任的批評教育,我只能好一陣子。過幾天又犯錯誤了。這樣反反復復的,我也很累,我心里真想改好,但就是沒耐心,沒毅力。
面談時老師的心理咨詢幫助:
。1)主要是給予陶剛無條件的積極關注,與陶剛共情,讓陶剛盡情地宣泄這種在家庭生活了幾來年的痛苦和無奈。傾聽陶剛對自己沒有人管的心聲。
。2)陶剛內(nèi)心是很想得到親情的愛,所以我們要多給陶剛關懷,多關心他,要從小事入手,體現(xiàn)在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3)陶剛在沒有家庭教育的環(huán)境下成長,他自己肯定還存在很多的心理問題,而且很可能形成不好的性格的人,老師還應該多關注陶剛的狀況。同時,在陶剛的自述中提到,班級里也有和自己一樣的孩子,都是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所以這類型的孩子很值得引起老師的注意,要給予這些孩子更多的關注。
(三)具體措施:
1、 給予陶剛更多的關懷和愛護。老師主動和他親近,和他做朋友,“親其師,信其道”。以朋友的身份經(jīng)常在課間找他談話,談學習,談為人。
2、 努力讓家長抽出時間來關心一下孩子。通過家訪和電話的方式與陶剛的父母分別進行多次交談,交換看法。讓其父親抽出一點時間帶著陶剛出去玩玩,散散心,問問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的情況。讓陶剛體會親情的可貴。一開始對他的父親要求不要太高,每個月一次或兩次。
3、 讓陶剛體驗集體的溫暖。動員他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我定期與其家長聯(lián)系,共同教育。讓他在集體活動中接受教育,感受集體的溫暖。比如,在班上開設書畫展,我讓他負責收集同學們的稿件,并由他和同學一起張貼,讓他和同學有溝通的機會,以增進他和同學之間的感情。在學校,我讓他當安全委員,定時對班級的各個方面安全進行檢查,要求他對學生負責,對班級負責,培養(yǎng)他的責任意識。
4、 鼓勵他發(fā)展特長,培養(yǎng)自信。家訪時,提醒其父親,盡量尋覓他的閃光點,給他多表揚,少找缺點,讓孩子感到自己是好樣的。其父親也聽取了老師意見。
。ㄋ模┬Чu估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努力,該生平時臉上的笑容增多了,情緒穩(wěn)定性明顯增高了。言談中也能了解到他積極要求上進,能積極參與班級的管理,上課也能認真聽講,不再搗亂了。該生學習成績雖然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有上升的趨勢了。同時該生與老師、同學之間的關系也融洽了許多。
三、反思
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是需要人性關懷的成長者,班主任就是學生情緒的調(diào)控者,所以要科學適時地調(diào)控每一位學生成長著的心靈。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最完備的教育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庭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關系到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的關鍵問題。從人的社會化過程來看,未成年階段是人的品德、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度過的。像陶剛這樣的學生,在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時,作為班主任,要以朋友和親人的身份,去尊重他們,主動靠近他們,用自己的愛去感化他們脆弱的心靈。魯迅先生說:“教育植根于愛”。 我們以誠摯的情感,及時肯定他們言行中的閃光點,尊重他們的人格,我們就可以彈撥他們心靈深處的“情弦”,使他們爆發(fā)出積極的感情。只有多給他們一些愛才能使他們閃出光點,也只有用愛的眼光看待他們,才能找到他們的閃光點,找到閃光點也就找到了轉化的突破口,縮小了心理差距。從而使他們對老師、同學產(chǎn)生了信任感、親切感,慢慢也就走上了健康奮進的路。“心靈小屋”,這種溝通渠道像一縷縷陽光,照射在孩子脆弱的心靈,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陽光和溫暖。是心與心的坦誠交流,是心與心的相連。使許多迷茫的孩子找到了心靈的突破口……它是一把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它開啟了師生情感交流之橋的兩頭柵門。聽其聲,曉之理,方可使之親其師、信其道。
參考資料:《班主任之友》
《中學班主任》
《班級德育理論與操作》(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XX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