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一篇好的文章
五、留心生活,想象生活。
生活無處不文章。我們要熱愛生活,深入生活,體驗生活,留心觀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jié),從平凡中發(fā)現(xiàn)奇特。有時候,一件事、一個人、一句話就可以激發(fā)我們的靈感,如果我們能夠發(fā)揮想象,也許一篇文章的模式很快就出現(xiàn)了,比如那么一潭人們熟視無睹的臭水溝,聞一多先生卻能發(fā)現(xiàn)新意,寫出富有象征意義的好詩來。讓我們看看他《死水》一文中的句子: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鐵罐上銹出幾瓣桃花;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霉菌給他蒸出些云霞。這些句子十分優(yōu)美生動,想象豐富獨特,不留心觀察、想象生活,是寫不出這樣的詩句來的。電視劇《籬笆.女人和狗》主題歌歌詞寫道:生活是一根繩,生活是一團麻,生活是一條路,生活是一首歌…… 對生活的這種比喻,是深入體驗生活和想象生活的必然結果。而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那優(yōu)美的想象,引人入勝的意境,正是作者對生活充滿激情形成的一種創(chuàng)造,至今,這首詩依然充滿著生命力。如果不留心生活,想象生活,就會寫不出文章來,寫出文章也只是矯揉造作、枯燥無味。
六、重視錘煉語言。
高爾基說: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詞句運用得好壞,直接影響到文章質量的高低,因此,推敲、錘煉語言是寫文章必不可少的步驟。王安石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其中的“綠”字,初稿為“到”字,后來改為“過”字,又改為“入”、“滿”等十幾個字,最后才定為“綠”字。這一“綠”字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早春的景色,而且用得很有氣勢,所以能流傳千古。大家熟知的“紅杏枝頭春意鬧”、“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其中的詞語“鬧”、“天上”,分別因意境奇特和氣勢雄偉給人以無窮的想象余地,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因為其概括內(nèi)容豐富,思想深刻,《岳陽樓記》才成為名篇。語言的使用是千變化,沒有止境的,有的人不重視語言的錘煉,用詞馬虎,寫出來的文章就不會生動。須知文章不厭千回改,古人云“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頸須”,“為求一字穩(wěn),耐得半霄寒”。不下功夫錘煉語言,就寫不出生動多彩的文章來。
七、轉變角度,力求“新”、“特”。
文章要有新意,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而不要千篇一律,平平淡淡,給人一種乏味的感覺。我們要跳出常人的眼光,學會從多種角度看問題,反復推理,認真比較,發(fā)揮想象,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比如一顆樹,有的人認為它可以用來燒火做飯,有的人認為它可以用來蓋房子,有的人認為它可以加工成木地板,有的人認為它可以做成精美的工藝品,有的人認為它有很重要的生態(tài)作用和對人身體的調(diào)養(yǎng)作用等。由于人們看這顆樹的觀點、角度不同,這顆樹的使用價值就有大有小,寫文章也一樣,如果不能放出眼光,轉變角度,而是默守陳規(guī),結果就會老調(diào)重彈,毫無新意,就象看待一顆樹一樣,只懂得它能用來燒火做飯。當然,要寫出集“新”、“特”、“奇”于一體的文章,并不是單純從轉變角度看問題就能做到的,它還需要個人知識、經(jīng)歷、素養(yǎng)等各方面的積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