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賞花燈作文
終于盼來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jié)。元宵節(jié)的活動豐富多彩:猜燈謎、看元宵晚會、吃湯圓。但我最喜歡的卻是看花燈。那就六來看看小作者們如何寫自己賞花燈的趣事吧。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賞花燈作文篇一
“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焙芏嗳硕颊f元宵節(jié)這天的熱鬧是不亞于過春節(jié)的,不信?你看這街上的各色花燈呀。
隨著天色漸暗,一盞盞形態(tài)各異的花燈都亮了起來,十二條金龍組合而成的“龍騰虎躍”、高聳10余米的“一帆風順”……很多很多盡收眼底。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荊沙河九曲橋段,兩條巨龍臥在水上,中間有一顆大大的珠子,這就是傳說中的“雙龍戲珠”。一串串的“燈籠”給春節(jié)更添了不少的喜慶,也給春節(jié)帶來了更多的年味。
東門那里,紅紅的蘋果、紫色的葡萄、黃色的香蕉……象征著豐收,看得我直流口水!傍x鴦戲水”、“哪吒鬧!钡壬鷦忧纹さ幕羟,總是有許多小朋友在那里合影留戀。新年的金鳳廣場像一個“不夜城”,人流如織、熱鬧非凡,每個人的臉上洋溢著微笑,早春的寒冷在這個燈火通明的花燈會已經不存在了。形態(tài)各異的花燈凝聚了工人叔叔的智慧和汗水,也展示了美麗的古城文化。
看完了花燈,時間不早了,我們一家?guī)е酪啦簧岬男那殡x開了五光十色花燈“世界”。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賞花燈作文篇二
農歷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的慶典元宵節(jié),又稱燈節(jié)。古時候,一到過年,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普天同慶。當時掛燈于門上,除了節(jié)日期間照明之外,多是為了增添節(jié)日氣氛。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動是和燈連在一起的,至元宵節(jié)這天人們不光吃元宵,觀燈、賞燈也是延續(xù)了20xx余年的民俗,所以俗稱“燈節(jié)”。
燃燈之俗始于漢代,東漢順帝年間,張道陵創(chuàng)建道教,把正月十五定為“上元節(jié)”,這天要燃燈祭祀“太乙神”。此俗歷代相沿,到隋朝時,每年還要舉行盛大燈會,招待各國使節(jié)。作文
元宵節(jié)成為燈節(jié)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開宵禁,命點千盞花燈,張燈三夜,成為一時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間,放燈時間又增至五夜。起于十四,止于十八。更為興盛。故有“宋時湯圓隋時燈”之說。而且在宋代出現了燈謎,即將謎語系于燈上,使人們在賞燈之際伴以猜謎,更添情趣。“燈謎”一詞即源于此。明永樂七年,宮廷下詔“元宵節(jié)自十一日始,賜節(jié)假十日!背蔀闅v代最長的燈節(jié),也形成了全民性的節(jié)日。到了清代,燈節(jié)假日改為四天,但盛況不減。從正月“十三上燈,十四試燈,十五正燈!
一直熱鬧到“十八落燈”整個新春佳節(jié)才算落下帷幕。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賞花燈作文篇三
愉快的寒假過去了,然而正月十五觀花燈的情景仍然浮現在我的眼前,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那天傍晚夜幕降臨的時候,我就迫不及待地跟著父母到勝溪湖森林公園觀花燈了。來到勝溪湖森林公園門口,我就目瞪口呆了:路上的車輛來來往往,川流不息,如果你要過馬路,那就得等很長時間。還有街道兩旁幾乎沒有人走的地方了,全都停滿了車。
我們進了大門,就各色花燈映入眼簾,整個公園的花燈都有趣極了。游人們都看花了眼。
繼續(xù)往前走,只見小道上人山人海,花燈輝煌,熱鬧非凡;舻臉邮娇啥嗬玻锌兹笩、二龍戲珠、老鷹燈、金牛爭霸燈,有氣勢宏偉的九曲黃河陣,栩栩如生的九龍壁,還有造型新穎的“三國演義”、“西游記”、“二十四孝”……各式各樣的花燈絢麗多彩、不計其數,真是令人眼花繚亂啊!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福娃燈。雖然奧運會已經過去了,但是那壯觀的景象卻永久地刻在了我心中。它仍然是中國人民的驕傲!這個福娃燈由五個奧運福娃組成,它們分別是: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妮妮。貝貝是條小魚,晶晶是只大熊貓,歡歡是個火娃娃,迎迎是只藏羚羊,妮妮是只小燕子,大意是“北京你”。在彩燈的照耀下,五福娃向我們頻頻點頭、招手,好像在祝福大家鼠年吉祥!有的孩子跑到上面玩耍嬉戲,大人則手舉照相機或手機把這一美景拍下來。
還有九龍壁也很不錯:九條龍栩栩如生,神采各異,巨龍的騰飛也象征著我們孝義市在飛快地發(fā)展著。
月亮漸漸西下,但觀燈的人們仍然絡繹不絕,各種彩燈象滿天繁星大放光芒,這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情意濃啊!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賞花燈作文篇四
每年的正月十五這一天,我們一家人都會去看花燈。我們當然也不例外,不過我聽爸爸說,這一次我們要去山東鋁廠看花燈,雖然換了地方,但是我依舊很高興。
爸爸開著車,走到了張店的郊區(qū),接著拐進了一條小路,沿著這條小路大概走了三分鐘吧,眼前豁然開朗,只見滿眼的花燈和燈籠。爸爸停下車,我早就迫不及待地推開車門,下了車。
我們一進園區(qū),就看到了不少花燈,但是主要的還是以馬為主的花燈還有一些是以現代科技發(fā)展的,如嫦娥三號探月飛行器等東西。接著往前走,是一個將近一百米的燈籠長廊——滿眼幾乎全是燈籠,旁邊還有一些花燈,而這里面技術含量最高的還莫過于一個千手觀音,那是由七個“人”組成的花燈,它們的每一個手都能動,引得很多人都紛紛拍照。
而我最感興趣的是一只用花燈做成的魚,而這只魚嘴里放了一個泡泡機,不停地往外“放”泡泡,結果方圓五六米全是泡泡,許多小孩都興奮的跳了起來,我當然也不例外了。
我看到的花燈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六大神醫(yī)……
這時,我起了一絲困意,是該回去了,于是爸爸依舊還是開著車和我們來到了溫暖的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