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秋節(jié)的作文:我過的中秋節(jié)
日歷已揭到農(nóng)歷閏七月的末梢,正想著今年的中秋節(jié)是不是快到了,一位編輯朋友忽然在網(wǎng)上約我寫篇關于中秋節(jié)的記事性文章,我是沒有多少把握能寫出來而且寫得很好,她卻對我充滿了信心,說是相信我的文筆,我也不好意思再拒絕。
說句實在話:雖然年年都過中秋節(jié),但是我個人關于中秋節(jié)的記憶并不多,零零碎碎,似乎無從說起……
小時候,一到秋天,我和大多數(shù)孩子一樣總盼望著中秋節(jié)快些到來,目的當然不是為了欣賞一年中最圓最美的月亮。中秋節(jié)終于盼到了,晚上,當圓如笸籃黃如蛋黃的月亮剛從東天上爬上來時,我們這些孩子就催促著大人們把藏在柜子里的吃食拿出來。母親像變戲法似的從她的“百寶箱”中拿出一大堆糕點水果之后,總先要拿了圓盤子盛了,在月光下放上好大一會兒才準我們幾個孩子吃,說是先給月亮供奉了以后才能吃的,這樣一家人才能團團圓圓、平平安安。我們一家人端了凳子坐在院中的梧桐樹下,一起吃著東西,仰頭看那輪圓乎乎明晃晃的月亮。我常會問好多莫名其妙的問題。爸爸,你到月亮上去過嗎,月亮上到底有啥呢。爸爸說,月亮上有好多神仙,什么嫦娥呀、孫悟空呀、玉皇大帝呀就住在上面。我說,咱們一家人要是能搬到月球上住多好,能見到那么多神仙。一家人全笑了。
上高中時,離家十幾里路,中秋節(jié)不放假,自然不能和家人團聚。中秋節(jié)晚上,我會站在校門前的石橋上向我們村莊所在的方向呆望半天,或者站在宿舍前的土崖畔獨賞明月;夜里翻來覆去不能入夢,就偷偷點燃蠟燭摸出紙筆爬在被窩里寫詩。高中時,我是一個激情彭湃的文學青年,對于詩詞特別著迷,幾乎每天都要寫上好幾篇。關于中秋節(jié)的詩詞我也寫了不少,但印象深刻的要算這首調寄《秦樓月•中秋》的小令:“月微露,萬里乾坤明如晝。月下思鄉(xiāng),一夜白頭。人生最苦是離愁。不如意十之八九,又何如?獨在天涯,邀月同宿。”今天看來,這首詞不論是格律、措辭還是意境都算一般,但是它最能表達我當時的心境感受。
大學時,由于學業(yè)繁重,思想壓力大,精神長期處于郁悶狀態(tài)。每到中秋節(jié),人家都是三五成群到校外聚會游逛,或在宿舍里打牌閑聊,而我不知該往哪里去,到商店里買一兩塊月餅獨自咀嚼,然后一個人像孤魂野鬼一樣在空曠的操場游蕩,嘴里朗誦著歷代經(jīng)典的中秋詩詞,算是一種情感的宣泄吧。夜里,當然是遲遲不能入睡,想念家鄉(xiāng),想念親人。次日醒來,發(fā)現(xiàn)枕頭有些潮濕的,不知道那是淚水還是汗水。
參加工作四年多,一直在西安,中秋節(jié)也基本上是一個人度過的。印象最深的是xx年中秋節(jié),晚上,一個和我在一個單位上班的同事來找我玩,我們兩個上到三樓頂,鋪開竹席,披著被單,兩相對坐,在月光下一起吃水果、喝酒、唱歌,將所有煩惱憂愁都拋向了九霄云外,那感覺真是一時痛快;但是,到夜深人靜的時候,酒也醒了,輕薄的月光透過紗窗照在被子上,心里頓時平添了幾多寂寞、蒼涼的感覺……。
中秋節(jié),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佳節(jié)。這一天,親人們常常在家中團聚,一起吃月餅、賞明月,共享天倫之樂。但我卻越來越怕這個節(jié)日,因為這二十多年來大概有近十個中秋節(jié)都是我一個人在異地他鄉(xiāng)度過的——那種孤單、寂寞、凄涼的感覺真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來得強烈。
也許是我過的一個人的中秋節(jié)太多吧,也就沒有多少快樂可言。于是,我常懷念童年時在鄉(xiāng)下和家人一起度過的中秋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