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xué)生喜歡語文
閑翻張愛玲的《論寫作》后,產(chǎn)生了一點同類聯(lián)想。 張愛玲在文中說到作者要使書暢銷就要寫讀者愛讀的內(nèi)容,讀者喜歡的是低級趣味,就不的不去寫低級趣味,但心里是極看不起的,于是有與讀者劃清了界限,可是讀者不是傻子,再讀一下就知道你在哄他了,不再理你。所以“最低級趣味,非得從里面打出來。我們不必把人我之間劃上這么清楚的界限。我們自己也喜歡看張恨水的小說,也喜歡聽明皇的秘史,將自己歸入讀者中去,自然知道他們所要的是什么,要什么就給他們什么,此外再給他們一點別的——作者有什么可以給的,就拿出來,用不著扭捏的說:‘恐怕這不是一般人所不能接受的罷?’那不是推委,作者可以盡量給他們所能給的。讀者盡量拿他們所能拿的。” 為文如此,為師亦如此。文章需要讀者,老師的講授需要學(xué)生的積極配合,要調(diào)動起學(xué)生的積極性就要學(xué)生首先要對老師的所說的感興趣,就是說老師說的要合這些“聽眾”的口味!白畹图壍娜の,非得從里面打出來”教師也要真正知道學(xué)生喜歡的,不是和他們劃上界限:他們喜歡追星,而自己何嘗沒有因為喜歡安妮寶貝的書走遍城市的大小書店呢。他們喜歡成熟的打扮自己,而我們何嘗沒有抱怨讀書的時候要穿校服,現(xiàn)在上班了還是逃不了它的魔掌!其實原諒他們的幼稚不如接受他們的幼稚,因為我也曾是他們的一分子。最中要的是“作者可以盡量給他所能給的。讀者盡量拿他們能拿的”我們給他們所要的,再多給一點,再多給一點,即使他們現(xiàn)在不能馬上理解,至少以后或許想起來的時候豁然明了了,他們能拿多少就拿多少。總不能一邊認(rèn)為他們不能理解,一邊又吃不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