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代文學(xué)常識匯總
高中的古代文學(xué)常識有哪些?文學(xué)常識廣義指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學(xué)中的地理,歷史各種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們眾所周知的文學(xué)習(xí)慣。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砀咧泄糯膶W(xué)常識匯總,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古代文學(xué)常識1
年齡稱謂:
1.孩提:指2—3歲的兒童。
2.垂髫: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指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fā))
3.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fā)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jié),形如兩個羊角,故稱。)
4.黃口:十歲以下。
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
6.束發(fā):男子十五歲。(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扎成一束)
7.及笄:指女子15歲。(笄,謂結(jié)發(fā)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8.弱冠:男子二十歲。(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
9.而立:男子三十歲。(立,即“立身、立志”)
10.不惑:男子四十歲。(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
11.知天命:男子五十歲。
12.花甲:六十歲。
13.古稀:七十歲。
14.耄耋:八十歲。
15.鮐背之年:九十歲。
16.期頤:一百歲。
地理常識
1.九州,中國的代稱。一般指冀州、徐州、兗州、青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中原,廣義上是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狹義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3.海內(nèi),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
4.四海,指天下、全國。
5.江河,古代許多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
6.江東,指長江以東地區(qū),古人以東為左,故又稱江左。
7.江表,長江以南地區(qū),從中原看,地處長江之外,故稱。
8.五岳,分別是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9.南京,又稱建康、金陵、江寧、白下等。
10.揚州,又稱廣陵、維揚。
11.杭州,又稱臨安、武林等。
12.蘇州,又稱姑蘇、平江等。
官職變化
關(guān)于任職授官的:
、偃危簱,擔任!疤袢瓮馐,而毅常為內(nèi)謀。”
、谑冢菏诠,任命。“遣使者持黃金印、赤韨縌,朱輪車,即軍中拜授。”
、鄢喝蚊诼!俺枷瘩R!
、馨荩菏诮o官職。“拜亮為丞相!
、菡鳎赫髡(特指君召臣)。“趙相征至長安,乃使人復(fù)召趙王!
、薇伲赫髡,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咚]:推薦,由地方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荀)彧薦嘉!
⑧舉:推薦,推舉,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崞穑浩鹩萌巳我怨俾毣蛑匦聠⒂茫我怨俾殹 “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孫顯于韓,起樗里子于國。三人者,皆張儀之讎也!
、馓幔禾岚。“然(魏收)提獎后輩,以名行為先,浮華輕險之徒,雖有才能,弗重也!
?拔:提升沒有官職的人!吧綕骷街,甄拔三十余人!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號或爵位!笆骨責o尺土之封,不立子弟為王。”
?贈: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步夫人卒,追贈皇后!
?賜:賞賜有功之臣以爵位。 “武以故二千石與計謀立宣帝,賜爵關(guān)內(nèi)侯!
?賞:由皇帝特旨頒布,賜予官職、官銜或爵位。 “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
關(guān)于提升職務(wù)的:
①擢、升、拔擢:用于由低級到高級的升遷!斑獮楹髮④。”
、谶M:用于較高職務(wù)!坝谑羌蛇M孫子于威王。”
、燮饛(fù):恢復(fù)原職務(wù)!懊苫噬下《髌饛(fù)委用,正竭力圖報之時,豈可因私枉法!
、艹w、超擢:越級破格提升。“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
關(guān)于調(diào)動職務(wù)的:
、俎D(zhuǎn)、移、調(diào)、徙:一般的調(diào)動,調(diào)遷。“調(diào)為隴西都尉!薄搬泯R王信為楚王!
②遷:調(diào)動官職,一般指升官!胺竭M轉(zhuǎn)為博士。數(shù)年,遷朔方刺史。”
、鄢觯褐赋鼍┦苋巍!坝篮统,出為河間相”
④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皩m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菅a:補充缺職或由候補而正式任命!笆菚r選博士諫大夫通政事者補郡國守相,以望之為平原太守!
關(guān)于兼職的:
、兕I(lǐng):本職之外兼較低它職!(范曄)服終,領(lǐng)新蔡太守!
、跀z:暫時兼代本職外更高職務(wù)!把蛏圊V攝司馬!
、蹤(quán):臨時代職!耙跃┕贆(quán)知,三年一易。”
、芗伲簳簳r代理!拔渑c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菪校捍砉俾殹!疤嫘袀湮鋵④!坝^文殿學(xué)士特進行兵部尚書!
、奘穑河小按,暫任”的意思,指代理無本官的職務(wù)!耙粤翞檐妿煂④姡鹱髮④姼!
⑦護:原官員短期離職,臨時守護印信,“護”有“統(tǒng)轄,統(tǒng)率”之意!敖袢沾笸踝鸸僦钭o軍!
關(guān)于降級免職的:
、倭T、免、解、黜、奪:官員因過失而解除職務(wù)!澳肆T逐趙綰、王臧等!薄懊夤傧骶!
、诜牛何挝,有時也指京官調(diào)任外地!凹捶艑幭闹,旋升為寧夏道。”
、圪H、謫:因過失而降級!百H連州刺史!薄半泳┲喪匕土昕。
、芨铩Ⅰ荩航詾椤案锍钡囊馑,指撤職查辦!皬埐M陳湯而坐以褫爵!
、葑筮w:降級使用,貶官!靶莫q恨之,遂左遷毓!
、揲_缺:官員因故去職或者死亡,職位一時空缺,另選他人充任。
、咧率耍簬毻诵。
高中古代文學(xué)常識2
先秦篇
一、散文
(一)歷史散文
(1)《左傳》:
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原名《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止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記敘了春秋時期250 多年的史事。
(2)《國語》:
我國第一部的國別體史書,共21 卷。傳為左丘明所著。全書按不同國家記載了從周穆王到周貞定王前后500 余年的史事,從春秋末年到戰(zhàn)國初期!秶Z》和《左傳》區(qū)別是《國語》寫不同國家,以記言見勝;《左傳》按年代編寫,長于記事。
(3)《戰(zhàn)國策》:
即《國策》,《國語》后又一部國別體史書,西漢末年劉向所編訂,共33 編。記事上起周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主要記述了戰(zhàn)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 的著作之一。該書語言生動,富于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 "南轅北轍"等。
(二)諸子百家散文
(1)道家
老子,又稱老聃、李耳,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生活于春秋時期。主張"無為",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自然規(guī)律,代表樸素辯證法觀點。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并能由對立而轉(zhuǎn)化。代表作《老子》,又名《道德經(jīng)》。
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宋國蒙(河南)人,道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F(xiàn)存《莊子》一書,33 篇,又名《南華經(jīng)》。代表作《逍遙游》。
(2)儒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現(xiàn)存《論語》20 篇,是他的弟子記錄他與弟子們言行的語錄體專集。"論",讀lún ,擇也,選擇摘錄之意。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山東)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師。其中心思想是"仁義",主張實行仁政,強調(diào)"民貴君輕",重視民心向背。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著有《孟子》一書。
荀子,名況,尊號"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漢時避宣帝劉洵諱,改稱"孫卿",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荀子》。針對孟子"性善論"提出"性惡論",針對儒家"天命論"提出"天行有常"的樸素唯物論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思想。
(3)墨家
墨子,名翟(dí),春秋時代魯國人,墨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jié)用"。著有《墨子》一書,今存53 篇。
(4)法家
韓非,戰(zhàn)國末韓國人,荀況弟子,法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賞、重罰、重農(nóng)、重戰(zhàn)者諸項政策,主張君主集權(quán),反對貴族操縱政治。現(xiàn)存《韓非子》55 篇。
▲春秋三傳:《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
四書:《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jīng):《周易》、《尚書》、《詩經(jīng)》、《禮記》、《春秋》。
六經(jīng):《易》、《書》、《詩》、《禮》、《樂》、《春秋》。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
六義(詩經(jīng)):風、雅、頌、賦、比、興
十三經(jīng):《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jīng)》《爾雅》《孟子》
▲十家:西漢史學(xué)家班固概括為: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農(nóng)、雜、小說。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
二、詩歌
(一)《詩經(jīng)》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作品。《詩經(jīng)》通稱為《詩》或《詩三百》,到漢代,儒家把它奉為經(jīng)典才稱《詩經(jīng)》,共305篇。
內(nèi)容分 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又叫"國風"共160 篇,大都是各地民間歌謠,這是《詩經(jīng)》的精華,如《伐檀》、《碩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貴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數(shù)民 謠,內(nèi)容大都是記述周貴族歷史,歌功頌德的。"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共40 篇,多為貴族統(tǒng)治者祭祀用的樂歌舞曲。
手法分為"賦"、"比"、"興",形式以四言為主,多數(shù)為隔句用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反復(fù)詠唱的特點!对娊(jīng)》是我國詩歌現(xiàn)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源頭。
(二)《楚辭》
西漢末年,劉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輯錄成《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它在楚國民歌的基礎(chǔ)上加工形成,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風土物產(chǎn)和方言詞匯,所以叫"楚辭"!冻o》(浪漫主義)與《詩經(jīng)》(現(xiàn)實主義)成為我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
屈原, 名平,字原,號靈均,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他開創(chuàng)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zhuǎn)變?yōu)閭人獨立創(chuàng)作的新紀元,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傳統(tǒng)的奠基人,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 人。他用楚辭形式寫了我國第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即遭遇憂愁,"離"通"罹"),后人因此又稱"楚辭"為"騷體"。還有《九歌》、《九章》、《天 問》等!渡娼肥恰毒耪隆分械囊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羅江自沉的紀念日。
▲ 風騷:"風"指《詩經(jīng)》"國風",騷指《楚辭》中《離騷》,后以此概指《詩經(jīng)》和《楚辭》。
屈宋:屈原、宋玉(屈原弟子,主要有《九辯》《風賦》《登徒子好色賦》《高唐賦》。)
三、其他
(1)《山海經(jīng)》:
我國古代地理名著。內(nèi)容為古代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物產(chǎn)、藥物、祭祀、巫醫(yī)等。其中保存了大量遠古神話傳說,如"黃帝戰(zhàn)蚩尤"、"鯀禹治水"、"精衛(wèi)填海"、"夸父追日"等故事。
(2)《列子》: 列子,名御寇,戰(zhàn)國時鄭(河南)人,被道家尊為前輩,主"虛靜"、"無為"。
(3)《晏子春秋》:
記載齊國晏嬰言行軼事的著作,對當時統(tǒng)治者的奢侈腐敗、勞動人民的饑寒交迫及各國之間的勾心斗角,都有真實反映,文章有較濃厚的文學(xué)色彩。
秦代篇
(1)李斯:
代表作是散文《諫逐客書》。秦王政十年(前237)下令驅(qū)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為秦王政采納。他在秦王政統(tǒng)一六國的事業(yè)中起了較大作用。
(2)呂不韋:
戰(zhàn)國末期韓國大商人,曾為秦國的相國。他集合門客編寫了《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雜家代表作。呂不韋還想出一個宣傳該書的辦法,"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即"一字千金"的由來。
漢代篇
一、散文
(一)政論散文
(1)賈誼:
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文學(xué)家。世稱賈生、賈長沙、賈太傅,洛陽人。主要文學(xué)成就是政論文,有"疏"7 篇,《新書》10 卷58 篇;明朝人輯有《賈長沙集》。
《新書》反映了賈誼的政治經(jīng)濟思想,開篇《過秦論》,總結(jié)了秦朝滅亡的歷史教訓(xùn),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主張;《宗首》、《藩強》、《權(quán)重》等闡述了加強中央集權(quán)的思想;《大政》、《修政》等提出了利民安民的民本思想。代表了漢初政論散文的最高成就。
(2)晁錯:
西漢政治家,作品有《守邊勸農(nóng)疏》《論貴粟疏》。
《守邊勸農(nóng)疏》,就抗御匈奴問題深入議論,首次提出屯田戍邊的建議,并周密地設(shè)計了實施舉措:如從罪人至庶民,廣泛招募,當免罪的免罪;由官府補償被匈奴奪去的損失等,以使屯戍者久安其處。此疏奏上后,即被文帝采納,定為國策。
《論貴粟疏》,提出了"欲民務(wù)農(nóng),在于貴粟"的觀點,扭轉(zhuǎn)了"谷賤傷農(nóng)"的狀況振興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增強了國力,對歷史上"文景之治"的局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歷史散文
(1)司馬遷:
字子長,西漢夏陽(陜西)人,太史令司馬談之子!妒酚洝吩短饭珪,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 韻之《離騷》"。分為本紀、世家、列傳、表、書。共130篇,本紀記帝王生平事跡;世家記貴族興衰史;列傳記不同階層社會著名人物事跡;表是全書敘事的聯(lián) 絡(luò)和補充;書是天文歷法科技專著。《史記》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并稱"史學(xué)雙璧"。司馬遷與西漢司馬相如有"文章兩漢兩司馬"之稱。司馬遷與班固有"班馬"之稱。
(2)班固:
字孟堅,東漢扶風(陜西)人,修成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開創(chuàng)"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辭賦以《兩都賦》最著名。
《兩都賦》分《西都賦》、《東都賦》兩篇!段鞫假x》由假想人物西都賓敘述長安情況,以暗示建都長安的優(yōu)越性;《東都賦》則由假想人物東都主人介紹東都洛陽盛況,表明已超過了西都長安。后張衡《二京賦》、左思《三都賦》,在形式上都受其影響。
▲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三)其他
(1)劉安:
沛郡(江蘇)人,西漢思想家、文學(xué)家,漢高祖孫,襲父爵封為淮南王。招門客集體編著《淮南鴻烈》,也叫《淮南子》。 全書內(nèi)容龐雜,《漢書·藝文志》則將它列入雜家。其中最為著名的篇章有《鯀禹治水》、《共工怒觸不周山》、《塞翁失馬》等。
(2)劉向:
西漢經(jīng)學(xué)家、文學(xué)家。撰有《說苑》、《新序》,還整理修訂了《戰(zhàn)國策》、《楚辭》。
《說苑》:按各類記述春秋戰(zhàn)國至漢代的遺聞軼事,其中以記述諸子言行為主,不少篇章中有關(guān)于治國安民、家國興亡的哲理格言。主要體現(xiàn)了儒家的哲學(xué)思想。
《新序》采集舜、禹時代至漢代史事和傳說,分類編纂,與《說苑》一書性質(zhì)類似。
(3)王充:
王充是東漢偉大的無神論者。著有《論衡》,《訂鬼》是他的名篇。
《論衡》, 無神論著作,是針對這種儒術(shù)和神秘主義的讖緯說進行批判!墩摵狻方忉屖浪字,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實"為根據(jù),疾虛妄之言。"衡"字本義是天平,《論 衡》就是評定當時言論的價值的天平。它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義的哲學(xué)文獻。正因為《論衡》一書反叛于漢代的儒家正統(tǒng)思想,故將它視之為"異書"。
《訂鬼》,選自《論衡》。王充生活的時代,各種鬼神迷信泛濫,危害社會,他著重對"死人為鬼,有知,能害人"的有神論思想進行了有力地批判,針對相對的提出了"死人不為鬼,無知,不能害人"的無神論主張。
(4)蔡琰:
東漢杰出的女詩人和書法家。字文姬,,東漢末年人,是文學(xué)家蔡邕的女兒。"天下喪亂,文姬為胡騎所獲,沒于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而重嫁于(董)祀!蟾袀麃y離,追懷悲憤,作詩二章。"這是《悲憤詩》由來。
二、賦 (我國古代韻文和散文的綜合體)
(1)賈誼:
《吊屈原賦》,公元前176年,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歷屈原放逐之地,遂作此賦。此賦描寫了一個善惡顛倒,是非混淆的黑暗世界,表現(xiàn)對屈原深深的同情。但他不贊同屈原以身殉國,主張"遠濁世而自藏",以此保全自己,這才合乎"圣人之神德"。
《鵩鳥賦》,人鳥對話形式,開漢賦主客問答體之先河。作者向這只帶來死亡之兆的鳥兒訴說,得到的答案是死亡不過是萬物變化的一種,不值得為生留戀,為死悲傷。
(2)枚乘:
西漢辭賦家,代表作《七發(fā)》是一篇諷諭性作品。賦中假設(shè)楚太子有病,吳客前去探望,通過互相問答,構(gòu)成七大段文字。在于勸誡貴族子弟不要過分沉溺于安逸享樂,表達了作者對貴族集團腐朽縱欲的不滿。
(3)東方朔:
西漢辭賦家,《答客難》以主客問答形式,說生在漢武帝大一統(tǒng)時代,"賢不肖"沒有什么區(qū)別,雖有才能也無從施展,有詼諧的特點,發(fā)泄了他懷才不遇的牢騷。
(4)司馬相如:
西漢辭賦家,代表作《子虛賦》《上林賦》。
《子虛賦》通過楚國之子虛先生講述隨齊王出獵,齊王問及楚國,極力鋪排楚國之廣大豐饒。烏有先生不服,便以齊之大海名山、異方殊類,傲視子虛。
《上林賦》是《子虛賦》的姊妹篇,描繪了上林苑宏大的規(guī)模,進而描寫天子率眾臣在上林狩獵的場面。
(5)揚雄:
西漢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作品《甘泉賦》《羽獵賦》,是仿《子虛》《上林》而作。
(6)張衡:
字平子,東漢著名科學(xué)家、文學(xué)家。代表作《二京賦》《歸田賦》《四愁詩》。
《二京賦》,包括《西京賦》、《東京賦》兩篇。二京,指漢的西京長安與東京洛陽。
《歸田賦》,散體抒情小賦的先驅(qū),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篇描寫田園隱居樂趣的作品。
《四愁詩》,張衡目睹東漢朝政日壞,天下凋敝,而自己雖有濟世之志,希望能以其才能報效君主,卻又憂懼群小用讒,因而郁郁,遂作《四愁詩》以瀉情懷。
三、樂府民歌
《樂府詩集》:
樂府詩總集名,南朝宋·郭茂倩編寫。輯錄了漢魏至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謠。樂府原是當時官府設(shè)立的音樂機關(guān),專事制作樂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間俗樂的歌辭。這些樂章、歌辭后來就叫"樂府詩",成為繼《詩經(jīng)》、《楚辭》而興起的一種新詩體。
代表作《孔雀東南飛》最早見于南朝徐陵編纂的《玉臺新詠》,是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中國古代最長的一部敘事詩。與北朝《木蘭詩》并稱"樂府雙璧"。又與《木蘭詩》,韋莊的《秦婦吟》并稱為"樂府三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