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春聯的文化內涵
——貼春聯簡介——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春聯貼的場所也有所講究:“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張貼在大門、中門及窗戶兩側的紅色春聯為對聯。有的人會自己動手寫對聯,不過當前大多數還是用買的。
春聯以采用對仗的形式,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吉祥話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 有些人家不但在大門兩側張貼春聯,還在門的左右邊分別張貼著繪有門神的畫像。除夕當天貼的春聯將會一直保持到它們自然脫落或褪色為止。
——貼春聯的文化內涵——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節(jié)之首”,在中國歷史文明中,慶祝春節(jié)的習俗很多,至今在民間尤其是農村中保存最廣的習俗當是帖春聯和貼門神。中華民族這些傳統(tǒng)慶祝活動中最有文化底蘊的非貼春聯莫屬。過年時貼春聯,慶祝新春,表達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
傳統(tǒng)春聯是紅底黑字,穩(wěn)重而鮮艷。表達一家一戶對新年的美好愿望,諸如“六畜興旺,五谷豐登”之類。一些春聯還注意反映不同行業(yè)、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觀”。
貼春聯作為春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之一,增加喜慶氣氛,是我國城鄉(xiāng)人民十分喜愛的春節(jié)活動之一,是我國獨有的富有民族文學色彩的娛樂活動。 中國人在新年開始家家戶戶忘不了往大門上貼一幅春聯。在爆竹聲中,人們喜笑顏開地簇擁著,把用大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到門框上或門心里。
新年新氣象,從家家戶戶門口的春聯就可以看出,紅底黑字或紅底金字的春聯,似金龍出海,狂鳳起舞,洋溢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紅色喜慶和春意。正所謂“把新桃換舊符”,春聯已成為辭舊迎新的標志,春聯也是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