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án dān xué bù
【成語故事】戰(zhàn)國時期,趙國國都邯鄲人走路姿勢非常優(yōu)美與瀟灑,外地人很贊賞和羨慕。燕國壽陵一個少年,特別迷戀邯鄲人走路的姿態(tài),竟專門到邯鄲學習,他非常用心觀摩、效仿、練習,過了一段時間,他沒學會他們走路的姿態(tài),連自己的也全忘了。
【典故】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肚f子·秋水》
【釋義】邯鄲:戰(zhàn)國時趙國的都城;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
【用法】作定語、賓語、分句;指盲目崇拜的人
【近義詞】鸚鵡學舌、東施效顰、數(shù)典忘祖
【相反詞】標新立異、獨辟蹊徑、擇善而長
【成語示列】半臂添寒尚書醉,屏后金釵楚楚,齊俯首邯鄲學步! ∏·梁紹任《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