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
尊敬的黨組織:
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已經歷了30多年的歲月。改革的宗旨,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改革的取向,總體上說是“市場取向”,最終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30多年來,正是通過堅持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們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生產力快速發(fā)展,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進。黨的xx大報告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和任務的進一步強調和部署。
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確定什么樣的目標和方向,是關系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這個問題的核心,是正確認識和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很長一個時期里,無論是在社會主義國家,還是在資本主義國家,傳統(tǒng)觀念認為,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特有的東西,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特征。只有資本主義才能搞市場經濟,社會主義不能搞市場經濟。這也是當時客觀事實的反映。因為所有資本主義國家,始終實行市場經濟制度;而蘇聯(lián)建立社會主義后的很長時間,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都實行計劃經濟。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們黨逐步擺脫這種觀念,形成了新的認識。市場經濟是與計劃經濟相對應的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它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產物,是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隨著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擴大,特別是人類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階段之后,才逐步由簡單的商品經濟發(fā)展為現(xiàn)代的市場經濟,在人類社會生產的資源配置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同時,我們黨也認識到傳統(tǒng)計劃經濟體制日益顯露出的弊端,從而開始了市場取向的改革探索,從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jié)(市場經濟)為輔,到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體制(劃出了完全由市場調節(jié)的市場經濟部分),到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jié)(市場經濟)相結合,最終突破了市場經濟姓“資”、計劃經濟姓“社”的理論框架,找到了完全創(chuàng)新的改革模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四大明確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使我們黨在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上實現(xiàn)了一次重大突破,在經濟體制改革實踐上取得了重大進展。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fā)展市場經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創(chuàng)造。市場經濟作為一種經濟體制和資源配置方式,不能脫離一定的社會經濟制度而獨立存在。它可以與資本主義制度相結合,形成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也可以與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黨的十四大報告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出科學界定:我們要建立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所講的通過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調節(jié)生產與流通,將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分配到各個經濟部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包括三層涵義:其一,市場經濟是由市場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價格機制等)調節(jié)資源配置的經濟體制;其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的經濟,是以公有制為基礎或為主體、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的的;其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是完全自發(fā)的自由市場經濟,而是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運行的市場經濟。國家要運用經濟政策、經濟法規(guī)、計劃指導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和法律手段,引導市場健康發(fā)展。
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取消了計劃,放開了市場。有資料表明:2019年,我國的生產要素市場化程度已達 87.5%,商品市場化程度已達95.7%。黨的xx大報告提出了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任務,強調要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廣泛范圍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依然是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三個層次上著力完善的。首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為基礎的,因此需要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fā)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制度。其次,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要更好地發(fā)揮,發(fā)揮的程度要提高、范圍要擴大,要著力激發(fā)各類市場主體發(fā)展新活力。市場能解決好的事情,就放給市場去做,充分發(fā)揮市場調節(jié)的正面效應。最后,市場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市場經濟還存在負面效應,需要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不能搞新自由主義推行的徹底市場化、自由化。新自由主義在許多國家和地區(qū)推行產生的惡果,應引以為戒。
匯報人:
2019-07-31